[发明专利]姜酮在制备治疗脱发的药物或制剂中的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570502.8 | 申请日: | 2021-05-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11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1 |
| 发明(设计)人: | 肖瑛;樊晓娇;陈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K31/12 | 分类号: | A61K31/12;A61P17/14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郑海峰 |
| 地址: | 310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治疗 脱发 药物 制剂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公开了姜酮在制备治疗脱发的药物或制剂中的应用。以C57BL/6J小鼠为生发实验用鼠,拔毛造模,使毛发生长周期一致,通过随机分的3组小鼠分别设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5%米诺地尔给药组),姜酮给药组。每天拍照观察小鼠肤色变化,判断毛发生长周期,并随机拔取各组毛发测量毛发长度,和在不同时间点取样进行病理学检测。结果表明相较于模型对照组和米诺地尔给药组,姜酮给药组能使毛发提前2天进入生长期,并且延缓进入退行期,具有促进毛发生长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姜酮在制备治疗脱发的药物或制剂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由于精神压力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脱发成为了大部分人的困扰,且有年轻化的趋势。据最新的中国脱发人群调查数据表明,中国约有七分之一的人口正在或者经历过脱发。脱发对患者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健康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治疗脱发的手段主要是药物治疗和手术植发,但由于植发手术后毛囊存活率不高、毛囊供体不足以及手术价格昂贵等原因,脱发患者仍首先选择药物治疗。因此研发一种有疗效的生发产品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和社会经济价值。
毛囊是一种动态的微型器官,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都会经历连续的循环和再生,它能通过产生毛发起到美观修饰、控制体温和物理保护作用,同时在创伤修复和皮肤微环境的重塑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毛囊结构由多个成分组成,其中最关键的四个结构是毛乳头(papilla)、基质(matrix)、毛球(bulb)和凸起(bulge)。毛乳头位于毛囊底部,是调节毛囊周期的关键,毛乳头细胞能够与毛囊中的其他细胞相互作用,包括毛囊干细胞,基质细胞和黑素细胞,从而调节其功能。基质同样位于毛囊的下部,是毛发死亡和脱落时产生新毛发的地方。毛球是围绕毛乳头和基质区域的球状结构,主要由血管提供营养。毛球包含几种不同的干细胞,23~72小时分裂一次,比身体其他部位的干细胞都要快。凸起区域是毛囊干细胞的主要富集区域,当这些干细胞受损时,很容易引起毛发衰老及脱落。促进毛囊干细胞增殖分化参与毛囊再生可作为治疗脱发的重要策略。
毛发生长过程主要经历3个阶段:
①生长期:在这个阶段,毛囊深入生长至表皮下方。在真皮乳头释放的信号诱导下,与真皮乳头相邻的基质祖细胞和毛囊干细胞开始增殖产生后代,分化成为内根鞘、毛干的表皮、皮质和髓质,即毛发生长的开始。随后毛干和内根鞘层向表皮生长,直到毛干从皮肤表面突出并且内根鞘脱落。在生长期结束时,毛囊下部的大多数角质形成细胞凋亡或分化为毛发根部。
②退行期:毛囊细胞分裂活动的停止标志着退行期的开始,延长的大毛囊逐渐变小至休止期长度的小毛囊。同时,毛囊的基底膜增厚,保护真皮乳头免于周围凋亡细胞的破坏,真皮乳头逐渐上行直至到达和毛芽下方的位置,毛囊进入休止期。
③休止期:真皮乳头在休止期末期进入毛囊的底部,毛囊停止生长。
而毛发发育的激活机制主要分为两步激活机制。毛芽(hair germ)和凸起细胞在生化和功能上是不同的种群。在休止期晚期或生长期早期,毛芽细胞首先响应来自真皮乳头的信号,进入激活状态并开始增殖,从而使毛囊进入生长期开始生长,而毛囊生长期的凸起细胞继续增殖来延长外根鞘,使毛囊继续向下生长变长,而毛干向上增长。
针对不同类型脱发,中医主要从滋补肝肾、补益精血、活血祛瘀和养阴生津等方面选择药物进行治疗。姜酮主要存在于姜科植物中,尤其在姜和豆蔻中含量较高,豆蔻等中药主要功效是行气活血化瘀,与中医治疗脱发的理念相符,并且在中药生发古方中多有应用,因此提示姜酮可能具有生发作用。除此以外,有关报道还证明姜酮具有抗菌、抗氧化、抗癌、抗血栓、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止吐、镇痛等作用。但目前为止,没有关于姜酮生发的应用和相关研究的文献报道和专利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姜酮在制备治疗脱发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中药中具体的有效成分可以显著促进毛发生长,能有效解决现有生发产品有效成分不明确等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未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705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