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管材打包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70352.0 | 申请日: | 202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71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骆明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骆明杨 |
主分类号: | B65B41/12 | 分类号: | B65B41/12;B65B11/08;B65B35/42;B65H16/04;B65H16/00;B65H19/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4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管材 打包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管材打包装置,包括底板,在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一竖板,所述竖板的侧面横向贯穿设置有通孔,在所述通孔内安装有回转环,所述回转环和所述通孔之间配合有轴承,在所述回转环的外壁设置有皮带槽,在所述回转环远离所述竖板的那一端安装有一放卷机构,在所述竖板的板面上设置有一转轴,所述转轴和所述竖板之间配合有轴承,所述转轴的一端安装有主动带轮,另一端对接有减速机,所述减速机的输入端连接有驱动电机;本发明在使用时,只需要将带包装的管材堆叠在右侧的平面导向装置上,并且管材的左端位于右侧的两个传动装置之间,堆叠完成后,同时启动多个传动装置,多个传动装置保持同等转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管材打包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管材,包括方管和圆管,圆管通常是采用堆叠的方式进行运输,其原因在于,圆管在堆叠之后不会产生滑移,而方管则不同,方管在运输期间,其会产生横向的滑移,因此在运输期间,如果不对方管进行预先的包装,那么就会在运输期间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传统的方式是人工进行打包,其操作方式如下:
首先,准备两块台板,将待包装的管材堆放在两块台板之间,管材的底部被架空,然后通过包装布卷进行卷绕包装,包装完成后,再进行捆扎加固,然后即可仓储,后期直接装运。
上述操作方式的操作效率较低,且对管材的包装不够严实。
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可以实现方形管材自动包装的建筑管材打包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实现方形管材自动包装的建筑管材打包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管材打包装置,包括底板,底板采用的是Q235普通碳素结构钢板,在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一竖板,竖板的材料和底板的材料一致,所述竖板的侧面横向贯穿设置有通孔,在所述通孔内安装有回转环,所述回转环和所述通孔之间配合有轴承,在所述回转环的外壁设置有皮带槽,在所述回转环远离所述竖板的那一端安装有一放卷机构,在所述竖板的板面上设置有一转轴,所述转轴和所述竖板之间配合有轴承,所述转轴的一端安装有主动带轮,另一端对接有减速机,减速机采用的是齿轮减速机,其输入比:输出比为n:1,n=5~10;所述减速机的输入端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采用的是步进电机,便于控制器转速,所述主动带轮和所述回转环之间配合有传动带;传动带采用是平带或V带;在所述底板的上方,位于所述竖板的两侧处设置有竖向支架,两侧的所述竖向支架之间焊接有框架杆,在所述竖板的表面设置有竖向槽,所述竖向槽位于所述传动带的内侧,在所述竖向槽的槽底安装有液压挺杆,所述液压挺杆的伸缩端连接所述框架杆,在所述竖向支架的前后端焊接有导杆,在所述导杆上安装有传动装置;在所述竖向支架远离所述竖板的那一端安装有平面导向装置;液压挺杆的设置,可以调节两个平面导向装置的高度,便于根据管材的堆叠高度,来合理的调节管材的位置,让位于中心位置处的管材正好处于回转环的轴心,让包装阻力更小,让管材包装时的受力均匀。
优选地,所述放卷机构包括内轴,所述内轴的外壁靠近左端位置处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所述内轴的左端穿过所述回转环后配合有螺母,所述内轴的外部同轴设置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和所述内轴之间配合有第一轴承,在所述定位套的外壁处设置有齿槽;在所述内轴的外部套设有卷辊,所述卷辊的内壁左端位置处设置有配合所述齿槽的插齿;所述内轴外壁槽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向右侧贯穿所述内轴,在所述内轴的外部装配有滑移轴承;所述滑动轴承的内圈处设置有滑条,所述滑条配合所述滑槽,在所述滑移轴承的外壁处设置有外环,所述外环的外壁处卡设有橡胶止振圈,所述橡胶止振圈具有锥形面,所述锥形面挤压作用于所述卷辊的内壁处;在所述内轴的外部套设有压套,所述压套的内壁处设置有配合所述滑槽的第一滑条;在所述内轴的右端旋入有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作用于所述压套,使得所述压套抵住所述滑移轴承的内圈;上述结构中,卷辊是可拆除的,我们在实际使用中,可以多选择几个卷辊作为备用,当一个卷辊的包装材料放卷完成后,可以快速替换下一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骆明杨,未经骆明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703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