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主动防侧倾结构及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570269.3 | 申请日: | 2021-05-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11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 发明(设计)人: | 白慕凡;叶永威;周言和;彭馨瑶;李无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G17/015 | 分类号: | B60G17/015;B60G17/019;B60G21/055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梅辰 |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主动 防侧倾 结构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结构及控制方法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半主动防侧倾结构及控制方法。稳定杆连接杆包括活塞缸体以及通过横杆与活塞缸体连通的储液缸,储液缸内壁设置有凸台,凸台与储液缸缸体底部之间开设有流道,凸台与储液缸底部之间设置有连通流道和通道的容置腔,容置腔内布置有可在腔体内滚动的钢球,容置腔两侧与通道和流道连接处设置有限制钢球进入的限位端口,限位端口与钢球之间留有液体通过的间隙,凸台上开设有连通储液缸与容置腔的通孔,通孔在钢球移动到通孔面向容置腔一端时完全封闭。本发明设计了一套流通阀与补偿阀的组合结构对油液的流动进行控制,调节稳定杆连接杆的刚度,有效防止了车身的侧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结构及控制方法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半主动防侧倾结构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电控技术的发展,软件定义汽车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针对于汽车底盘领域,主动悬架技术又是未来汽车底盘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汽车悬架系统的作用主要是传递车辆与路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在汽车行驶时吸收来自道路的冲击、提高汽车行驶时的稳定性与舒适性。
其中,汽车横向稳定杆可以用于抑制汽车在行驶时的车身侧倾。在车辆转弯期间车身的外侧由于离心力导致车身倾斜或当路面不平而引起的左右车轮上下颠簸,左右车轮相对彼此上下移动,此时汽车横向稳定杆会产生扭转弹力来抑制车身的侧倾,达到防侧倾的目的。
传统稳定杆的侧倾刚度都是根据前期设计,保持恒定的,不能良好的应对在不同行驶工况下,汽车对于侧倾刚度的需求差异。目前有专利提出侧倾刚度可调的稳定杆结构,专利号为“CN201420664746.8”的名为“一种防侧倾的车辆悬架结构”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介绍了一种防侧倾的车辆悬架结构,包括第一车轮总成、第一横向摆臂、第二车轮总成、第二横向摆臂、横向稳定杆、差动液压缸、液压控制器、液压连杆以及支撑连杆,第一车轮总成和第一横向摆臂相互活动连接,并且位于车辆悬架的一侧,第二车轮总成和第二横向摆臂相互活动连接,并且位于车辆悬架的另一侧,差动液压缸安装在第一横向摆臂上,并且通过液压连杆连接横向稳定杆的第一末端,支撑连杆连接至第二横向摆臂上,并且连接横向稳定杆的第二末端,液压控制器控制差动液压缸的伸缩行程以便调节横向稳定杆的摆角。该专利介绍的悬架结构可以通过差动液压缸的伸缩行程以便调节横向稳定杆的摆角以达到防侧倾的目的。但该方案并没有详细提及如何对液压缸进行调节,实际上该案的调节方式是非常简陋的,差动液压缸调节液压连杆改变车身的侧倾角,这种调节方式响应速度慢,控制方式较为复杂,基本上不能改变和调节阻尼刚度,只能通过竖向高度的变化改变侧倾角。当然,也有其他现有公开专利针对这种悬架结构进行改进,比如专利号为“CN201610940176.4”的名为“车辆悬架和车辆”的中国发明专利,该专利通过对活塞的无杆腔和有杆腔进行油液控制,既改变竖向高度,也调节阻尼刚度,但该案涉及到的油液控制阀门结构极为复杂,需要通过多组阀组结构对油液进行调节,这种调节方式导致悬架控制难度的大幅度提升,悬架结构的成本也大幅度提升,不适合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半主动防侧倾结构及控制方法,本发明针对现有防侧倾结构需要多组阀组进行油液调节控制存在的结构复杂、控制方法繁复导致悬架结构成本大幅度上升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改进,降低稳定杆连接杆结构的复杂程度,改变了阀组控制油液的方式,阀组结构更为简单,调控方法更简便,且提高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半主动防侧倾结构,包括稳定杆连接杆,所述稳定杆连接杆包括活塞缸体以及通过横杆与活塞缸体固连的储液缸;所述储液缸通过横杆上开设的通道与活塞缸体的无杆腔连通;所述储液缸上设置有改变进出储液缸液体流量的流通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702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