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实现换气的氨气回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69799.6 | 申请日: | 202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43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韦正勇;沈枭;王静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金通储能动力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J19/00;B01D53/18;B01D46/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 |
地址: | 730101 甘肃省兰***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换气 氨气 回收 装置 | ||
一种可实现换气的氨气回收装置,该装置包含盛水容器、换气机构;盛水容器设有液位计、排液阀、密度计、尾气外排口以及补水阀;换气机构设有两组逆止系统,第一逆止系统的目的是氨尾气正常进入盛水容器并确保容器内溶液不被倒吸至反应釜内,第二逆止系统是为了空气能够进入到反应釜内而确保氨尾气不被排除。当反应釜产生的氨尾气进入盛水容器后,氨气被水吸收变成氨水,饱和氨水通过容器底部排液阀排至氨水储罐,进行回收利用。当反应釜放料时,反应釜内开始产生负压,空气通过第二组逆止系统进入釜内,保证反应釜内常压并正常放料。由此,本发明解决了氨气回收利用的同时,还解决了反应釜倒吸氨水的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前驱体材料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实现换气的氨气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数码产品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池的需求日益增加。镍钴锰作为一种重要的锂电池前驱体材料,生产和使用日益广泛,市场需求量较大,在反应釜生产反应阶段产生大量的含氨尾气,常规氨回收可以做到氨气吸收的目的。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在常规氨回收的过程中,反应釜放料时产生的负压又会导致氨水倒吸,如果不及时进行反应釜内部压力补偿,反应釜内的物料将无法顺利从放料口放出。
有鉴于此,如何解决上述技术不足,既能够实现氨气吸收又能解决氨水倒吸,还能随时进行压力补偿,便成为本发明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实现换气的氨气回收装置,其目的是要解决反应釜氨尾气中的氨气进行回收利用,同时要解决反应釜放料时进行压力补偿的进气换气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实现换气的氨气回收装置,针对反应釜设置,其创新点在于:所述氨气回收装置包括盛水容器和换气机构;其中:
所述盛水容器为盛放氨水的容器,所述盛水容器设有尾气外排口、补水阀、密度计、液位计以及排液阀;
所述尾气外排口、补水阀均设置在盛水容器顶部,所述密度计设置在所述盛水容器液位以下的位置处,所述液位计与所述盛水容器的高低液位相匹配,所述排液阀设置在所述盛水容器底部,所述排液阀出口连接氨水储槽;
所述换气机构为具有换气管道的用于反应釜、盛水容器及外部大气之间进行换气的机构,所述换气管道上具有与反应釜连通的第一连接口、与盛水容器选择性得连通的第二连接口以及与外部大气选择性得连通的第三连接口,在所述换气管道上设有第一逆止系统和第二逆止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逆止系统靠近第三连接口设置,所述第一逆止系统包括皮圈、连接杆、空气过滤器,所述皮圈针对所述换气管道设置,所述皮圈具有外接触面,所述皮圈外接触面与所述换气管道内壁相匹配,所述皮圈由所述连接杆连接并固定在所述换气管道内,所述空气过滤器固定于所述换气管道并与外部大气联通;
所述第二逆止系统靠近第二连接口设置,所述第二逆止系统包括定位环、底座、阀球以及限位环,所述定位环定位安装在换气管道内,所述底座由所述定位环固定在换气管道,所述底座设有与所述阀球的球面匹配的抵接面,所述限位环针对所述阀球设置在换气管道靠近第二连接口的位置,所述限位环位于底座的上方并由所述底座进行定位。
本发明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金通储能动力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兰州金通储能动力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97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柴油机气缸体配气机构的润滑系统
- 下一篇:一种通用型轨到轨输入缓冲器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