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水发泡聚氨酯泡沫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568517.0 | 申请日: | 2021-05-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40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 发明(设计)人: | 梁梅;周生态;邹华维;罗银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科大博创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G18/66 | 分类号: | C08G18/66;C08G18/48;C08G18/32;C08G101/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李高峡;张娟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科***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发 聚氨酯 泡沫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水发泡聚氨酯泡沫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该聚氨酯泡沫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组分制备而成:多元醇80~120份,扩链剂3~10份,发泡剂1~5份,胺类催化剂1~6份,凝胶催化剂0.1~1.5份,表面活性剂2~8份,交联剂1~10份,异氰酸酯40~150份。本发明采用全水发泡制备得到聚氨酯泡沫,绿色环保。同时,制得的泡沫内部泡孔结构良好,表观密度低,自重小,抗撕裂能力和抗压能力好。该聚氨酯泡沫在提高压缩强度的同时,克服了撕裂强度下降、表观密度增加的问题,同时实现了高压缩强度、高撕裂强度和低表观密度,提升了聚氨酯泡沫的整体性能,可用于制备在汽车内饰、减震缓冲、吸音、包装等中使用的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水发泡聚氨酯泡沫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聚氨酯泡沫是以异氰酸酯和聚醚为主要原料,在多种助剂的作用下,发泡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聚氨酯泡沫由交替的软段和硬段组成,硬段结构赋予泡沫的刚性;软段结构赋予泡沫黏弹性。聚氨酯泡沫依据泡沫的硬度可分为硬质聚氨酯泡沫、半硬质聚氨酯泡沫和软质聚氨酯泡沫。作为一种多孔材料,聚氨酯泡沫具有优良的吸声隔音和阻尼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内饰件、减震缓冲材料、包装材料、吸音材料等方面。
聚氨酯泡沫的压缩性能是衡量泡沫的使用性能的力学性能之一。更大的压缩强度能够赋予泡沫更好的抗压能力,有利于聚氨酯泡沫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因此改善聚氨酯泡沫的压缩性能十分有必要。目前提高聚氨酯泡沫的压缩性能常采用以下方式:提升硬段结构的含量(比如增加异氰酸酯、扩链剂和发泡剂的含量)、设计引入交联结构和加入固体粒子或纤维增强。
上述方法虽能大幅度提升聚氨酯泡沫的压缩性能,但随着压缩强度的提升,也存在撕裂强度下降和表观密度增加的问题,从而影响聚氨酯泡沫的应用。因此,研究一种压缩强度和撕裂强度高,且表观密度低的聚氨酯泡沫十分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水发泡聚氨酯泡沫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水发泡聚氨酯泡沫,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组分制备而成:多元醇80~120份,扩链剂3~10份,发泡剂1~5份,胺类催化剂1~6份,凝胶催化剂0.1~1.5份,表面活性剂2~8份,交联剂1~10份,异氰酸酯40~150份。
进一步地,前述的全水发泡聚氨酯泡沫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组分制备而成:多元醇100~120份,扩链剂4份,发泡剂2份,胺类催化剂2~2.25份,凝胶催化剂0.25份,表面活性剂3份,交联剂2份,异氰酸酯80~100份。
进一步地,前述的全水发泡聚氨酯泡沫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组分制备而成:多元醇120份,扩链剂4份,发泡剂2份,胺类催化剂2.25份,凝胶催化剂0.25份,表面活性剂3份,交联剂2份,异氰酸酯100份。
进一步地,所述多元醇选自聚醚多元醇或/和聚酯多元醇;和/或,所述异氰酸酯选自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多元醇为聚氧化丙烯三醇;和/或,所述异氰酸酯选自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进一步地,所述聚氧化丙烯三醇选自分子量为1000、3000或4800的聚氧化丙烯三醇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聚氧化丙烯三醇由分子量为1000和3000的聚氧化丙烯三醇组成。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分子量为1000的聚氧化丙烯三醇和分子量为3000的聚氧化丙烯三醇的质量比为1:5。
进一步地,所述扩链剂为乙二醇;和/或,所述发泡剂为H2O;和/或,所述胺类催化剂由33wt%的三亚乙基二胺与67wt%的一缩二丙二醇组成;和/或,所述凝胶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或,所述表面活性剂为硅油;和/或,所述交联剂为三乙醇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科大博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科大博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85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Mock用例生成方法、设备、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 下一篇:小型宫缩监测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