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5,6-双甲基吖啶酮类化合物及医药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68514.7 | 申请日: | 202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858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李松;肖军海;常佳佳;侯石;李薇;钟武;郑志兵;谢云德;曹瑞源;李行舟;周辛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D219/06 | 分类号: | C07D219/06;C07D471/06;A61K31/473;A61K31/4745;A61P35/00;A61P31/14;A61P31/18;A61P31/16;A61P3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85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甲基 酮类 化合物 医药 用途 | ||
本发明涉及式I和式II所示化合物、其消旋体或旋光异构体、其药学可接受的盐、溶剂合物或者水合物,及其在制备STING相关抗病毒或恶性肿瘤药物中的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化工领域,涉及新型广谱抗病毒或新型癌症免疫治疗药物及其在制备STING相关抗病毒或恶性肿瘤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固有免疫反应也称为人体内的第一道防线,对于宿主有效抵抗外来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是至关重要的。入侵病原体被宿主细胞中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receptors,PRRs)识别,PRRs可启动一系列信号传导,如诱导产生I型干扰素(interferon,IFN)、分泌促炎性细胞因子、激活其他下游区域有关抗病原微生物的蛋白。体内有限的PRRs可识别种类繁多且数量巨大的潜在病原体,甚至可以识别病原体或细胞胞内的DNA。人类的环磷酸鸟苷-腺苷合成酶(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adenosine monophosphatesynthase,cGAS) 不仅是一种生物合成酶,还是一种胞内DNA感受器,可以识别、结合胞内异常的双链DNA(double-stranded DNA,dsDNA)。被DNA激活的cGAS催化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和三磷酸鸟苷(guanosine triphosphate, GTP)转化为2′,3′-环鸟苷酸腺苷酸(2′,3′-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adenosinemonophosphate,2′,3′-cGAMP)。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 (Stimulator of InterferonGenes,STING),是一种内质网上的IFNs刺激器,也是参与固有免疫反应的关键信号分子。在过去几年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介导DNA免疫应答的最主要的途径是:cGAS-STING信号通路。
cGAS催化合成的内源性配体2′,3′-cGAMP作为第二信使,可以直接激活内质网膜上的STING蛋白。此外,STING还可以直接作为DNA感受器,识别细菌携带的环状二核苷酸(cyclic dinucleotides,CDNs)。cGAS-STING通路的机制如图3,STING与CDNs结合后,从内质网-高尔基中间室(ER-Golgi intermediate compartment,ERGIC)转移至高尔基体,使下游的TBK1反过来磷酸化STING,引发转录因子IRF3的募集。然后,TBK1以STING依赖性的方式磷酸化IRF3,使IRF3发生二聚化并移位至细胞核。随后,IRF3诱导IFN-β和其他调节基因的转录。此外,转录因子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 NF-κB)也可以被STING激活,发生一系列信号转导级联反应。被激活的转录因子进入细胞核,共同发挥作用,诱导产生I型IFN(如IFN-β)和炎性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 6,IL-6))。其中,STING通路分泌最多的细胞因子IFN-β不仅可以直接杀伤癌细胞,还可以通过促进树突细胞的成熟来实现抗原的呈递,从而将先天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联系起来。除了诱导I型IFN之外,一些研究发现诱导自噬过程也是cGAS-STING通路的基本功能,在抗病毒防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85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