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走线式自行车把立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68148.5 | 申请日: | 202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01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杨玉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金轮信德车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21/12 | 分类号: | B62K21/12;B62J11/1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走线式 自行 车把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走线式自行车把立。包括把立主体,在把立主体的前部安装有夹块,在把立主体的顶部安装有上盖;把立主体包括把立本体,在把立本体的前部设有横置的前部凹槽、后部设有纵置的前叉杆孔,在把立本体的前部中间位置设有把立线缆槽,在把立线缆槽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夹块包括夹块本体,在夹块本体的后部设有后部凹槽,夹块本体的后部上缘与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固定连接,夹块本体的后部下缘与把立本体的前部下缘固定连接;上盖包括顶板,在顶板的两侧设有外侧板、前部设有舌板,在外侧板的后部下方设有后部侧板,舌板落入把立线缆槽内。本发明结构简单,提升了自行车外观的简洁度,避免了线缆拉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行车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走线式自行车把立。
背景技术
把立是电动自行车的重要部件之一,安装在车把组件与前叉组件之间,传递骑行者通过车把对前叉组件和前轮施加的转向作用,是车把组件与前叉组件之间的桥梁。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人们日常出行工具和健身骑行用具的自行车越来越追求设计感,具有简洁结构的自行车逐渐走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令骑行活动更加舒适、更有趣味。
对于电动自行车而言,通常在车把上设置开关、控制按钮等,因此配备有电源线、信号线等,随着自行车功能的日益丰富,当前还出现了在车把上设置手机支架、射灯等部件的新设计,这也需要配备电源线和信号线。上述装置和新设计通常导致一个问题:自行车车把附近的走线较为凌乱。凌乱的走线通常导致走线被拉扯的问题,在骑行遇到诸如树枝等障碍物时、发生骑行跌倒事故时,前述走线被拉扯的问题尤为明显,不仅容易导致自行车功能受损,而且容易导致危险发生。此外,凌乱的外部走线还导致车辆的外观不够简洁流畅。将电源线、信号线等设计成内走线的方式将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内走线形式是指将前述线缆穿入车架型材内并沿着型材内腔延伸至功能单元的形式。
通过优化把立的结构,令线缆能够在把立中穿行,这将有助于达到前述效果。现有的自行车把立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不容易实现内走线式设计。需要根据需求,对把立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令其满足自行车的组装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提升自行车外观简洁度、避免线缆拉扯问题的内走线式自行车把立。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走线式自行车把立包括把立主体,在把立主体的前部安装有夹块,在把立主体的顶部安装有上盖;把立主体包括把立本体,在把立本体的前部设有横置的前部凹槽、后部设有纵置的前叉杆孔,在把立本体的前部中间位置设有把立线缆槽,在把立线缆槽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夹块包括夹块本体,在夹块本体的后部设有后部凹槽,夹块本体的后部上缘与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固定连接,夹块本体的后部下缘与把立本体的前部下缘固定连接;上盖包括顶板,在顶板的两侧设有外侧板、前部设有舌板,在外侧板的后部下方设有后部侧板,舌板落入把立线缆槽内。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简单且合理的内走线式自行车把立,与现有的自行车把立部件相比,本发明通过设置把立由把立主体、上盖和夹块等构成并且在把立本体的前部设置把立线缆槽,实现了夹持固定车把管材功能的同时,令自行车的线缆能够穿过把立线缆槽并在上盖与把立主体之间的空间穿行,因此实现了内走线式结构,位于车把与车架前部之间的线缆被隐藏在了本把立的内部,令自行车的外观简洁度得到了提升,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线缆拉扯的问题。本自行车把立令线缆从车把管材上的线孔穿出后随之以内走线的方式在把立内部穿行,从把立穿出后随之从自行车车架的型材线孔穿入,再以内走线的方式到达功能单元,因此本自行车把立有助于实现完全内走线式设计。
优选地:在舌板与把立线缆槽的槽底之间、顶板与把立本体的顶面之间、后部侧板与把立本体的后端面之间形成供线缆通过的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金轮信德车业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金轮信德车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81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