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主动式防碰撞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67817.7 | 申请日: | 2021-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53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傅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傅强 |
主分类号: | H04M1/18 | 分类号: | H04M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6211 广东省惠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动 碰撞 装置 | ||
一种主动式防碰撞装置,包括:弹性支撑臂、伸缩弹性部件、固定支架、电控擒纵部。工作状态下由外部信号控制所述电控擒纵部释放所述弹性支撑臂,之后所述伸缩弹性部件牵引所述弹性支撑臂沿所述固定支架的螺旋导引槽与中心孔旋转伸出以扩大被保护设备的三维空间结构。发生碰撞时,所述弹性支撑臂产生弹性变形以保护所述被保护设备。也可以在所述外部信号控制下选择性伸出所述弹性支撑臂作为所述被保护设备正常使用时的支撑或升降装置。
技术领域
机械、电子。
背景技术
手持智能设备普遍采用被动防碰撞装置例如保护胶套,缺乏体积重量合适且价格低廉可重用的主动式防碰撞装置。进一步的,在其他需要面与角防护的设备中,也可能需要此种装置。
发明内容
所述主动式防碰撞装置通过可螺旋伸缩并电控擒纵的弹性支撑臂扩大被保护设备的三维空间结构,减轻所述被保护设备与其他物体碰撞时遭受的损伤;所述防碰撞装置至少包括:弹性支撑臂100;伸缩弹性部件200;固定支架300;电控擒纵部400;所述主动式防碰撞装置非工作状态下由所述电控擒纵部400锁止所述弹性支撑臂100,此时所述伸缩弹性部件200处于压缩或拉伸状态;所述主动式防碰撞装置工作状态下由外部信号控制所述电控擒纵部400释放所述弹性支撑臂100,之后所述伸缩弹性部件200牵引所述弹性支撑臂100沿所述固定支架300的螺旋导引槽301与中心孔302旋转伸出并被限位卡槽303限制阻挡;
在所述工作状态下当所述弹性支撑臂100接触到所述其他物体时,所述弹性支撑臂100产生弹性变形以保护所述被保护设备。
所述固定支架300,其特征是:其一端或两端带有安装所述弹性支撑臂100的入口305;两端之间带有所述螺旋导引槽301、所述中心孔302、所述限位卡槽303及与所述被保护设备连接固定的固定体306;所述入口305与所述限位卡槽303之间采用螺旋槽或者直线槽方式连接过渡,可以使用塞块封堵或在所述被保护设备上设置固定孔位以增强弹性支撑臂100的稳定性;所述螺旋导引槽301远离碰撞支撑体102一侧可以带有直线槽,以使所述弹性支撑臂100可以隐藏入所述被保护设备的机体;所述螺旋导引槽301可以是表面开口螺旋槽也可以是内部螺旋槽。
所述的弹性支撑臂100,其特征是:至少为二维弯曲柱体结构;其一端为扩大所述被保护设备三维空间结构的碰撞支撑体102,另一端包括连接所述伸缩弹性部件200的伸缩连接体101、可装配进所述中心孔302的旋转轴103、可沿所述螺旋导引槽301运动的导引体104、可被所述限位卡槽303限制阻挡的限位体105以及可被所述电控擒纵部400锁止并释放的擒纵体106;所述另一端所包含的结构的位置顺序并非固定,可根据具体实施方式配合所述固定支架300予以调整。
所述的伸缩弹性部件200,其特征是: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300或所述被保护设备,另一端连接所述伸缩连接体101;其可以包覆在所述固定支架300的表面也可以与所述固定支架300分离设置。
所述的电控擒纵部400,其特征是:为电磁装置,非工作状态锁止所述擒纵体106并无需电流维持,工作状态由所述外部信号控制以释放擒纵体106。
也可以在所述外部信号控制下选择性伸出所述弹性支撑臂100作为所述被保护设备正常使用时的支撑或升降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电控擒纵部400可以包含电动机,以代替所述伸缩弹性部件200驱动弹性支撑臂100旋转的功能,并可实现弹性支撑臂100的自动收缩。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
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附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非工作状态图。
附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工作状态图。
附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零件分解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傅强,未经傅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78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中继机会波束成形方法
- 下一篇:一种采耳鹅毛棒自动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