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纺布的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66335.X | 申请日: | 2021-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49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方萝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保舒康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5/06 | 分类号: | B32B5/06;B32B37/00;B32B37/10;B32B37/12;B32B38/16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联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89 | 代理人: | 张解翠 |
地址: | 322300 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纺布 制备 工艺 | ||
本申请公开了无纺布的制备工艺,包括第一纤维层、第二纤维层、植物纤维层以及纺粘热轧布层,所述第一纤维层、植物纤维层、第二纤维层与纺粘热轧布经过水刺、压榨、浸胶以及烘干等步骤复合在一起。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纤维层与纺粘热轧布经过水刺、压榨、浸胶以及烘干步骤处理后,纤维层中的纤维缠结在了一起,且部分纤维刺入了纺粘热轧布中,将纤维层与纺粘热轧布贴合在了一起,经过浸胶以及烘干等步骤处理之后,纤维层与纺粘热轧布完全粘接在了一起,大幅降低了掉尘现象出现的概率,同时使得整张无纺布具有更强的抗拉能力与抗碎裂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纺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纺布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专利CN104271827A提供了一种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在这种制备方法中通过天然纤维与合成短纤维混合后进行水刺的方法来制备,但是这种制备放置制备所得到的无纺布由于使用了木浆纤维与人造短纤维,且两种纤维仅经过水刺处理,所以利用这种方法制备得到的无纺布一则容易出现“掉尘”现象,二则抗拉强度较差,容易断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无纺布的制备工艺。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纺布的制备工艺,包括第一纤维层、第二纤维层、植物纤维层以及纺粘热轧布层,所述第一纤维层、植物纤维层、第二纤维层与纺粘热轧布经过水刺、压榨、浸胶以及烘干等步骤复合在一起。
本工艺中,纤维层与纺粘热轧布经过水刺、压榨、浸胶以及烘干步骤处理后,纤维层中的纤维缠结在了一起,且部分纤维刺入了纺粘热轧布中,这样相当于将纤维层与纺粘热轧布贴合在了一起,同时经过浸胶以及烘干等步骤处理之后,纤维层与纺粘热轧布完全粘接在了一起,这样纤维层中的短纤维不易脱落,大幅降低了掉尘现象出现的概率,同时也大幅提高了整张无纺布的强度,使得整张无纺布具有更强的抗拉能力与抗碎裂能力。
可选的,所述纺粘热轧布层包括第一纺粘热轧布层与第二纺粘热轧布层。
因为第一纤维层与第二纤维层都是化纤纤维层,而植物纤维层是木浆纤维等短纤维,所以设置第一纺粘热轧布层与第二纺粘热轧布层,这样使得第一纺粘热轧布层与第二纺粘热轧布层从两侧夹紧植物纤维层,确保植物纤维层中纤维被夹紧并刺入纺粘热轧布中,这样就可以最大幅度地降低整张无纺布出现掉尘的现象。具体本中无纺布中的植物纤维层主要在清洁时起到吸油以及吸水的作用。
可选的,所述第一纺粘热轧布层为PLA纺粘热轧布或者PP纺粘热轧布或者PBAT纺粘热轧布;所述第二纺粘热轧布层为PLA纺粘热轧布或者PP纺粘热轧布或者PBAT纺粘热轧布。
可选的,所述第一纤维层的中纤维为PP纤维或PET纤维或者Rayon纤维或者ES纤维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二纤维层中的纤维为PP纤维或PET纤维或者Rayon纤维或者ES纤维的一种或多种。
具体第一纺粘热轧布层与第二纺粘无妨热轧布层可以是一致的,也可以是不一致的,当第一纺粘热轧布层与第二纺粘热轧布层都采用PLA时,整张无纺布是全降解的无纺布。第一纤维层与第二纤维层的作用是一则是为了增加表面的粗糙度,使得整张无纺布在清洁时与被清洁物之间具有更强的摩擦力,提高清洁效率,二则是为了提高整张无纺布的抗断裂能力。
可选的,所述水刺包括平台水刺以及圆辊水刺。
可选的,浸胶处理时的粘合剂为PVA或丙烯酸酯乳液。
PVA以及聚丙烯酸乳液粘合剂属于水性粘合剂,涂抹在整张无纺布上后,会使得整张无纺布具有良好的耐磨性。
可选的,浸胶之前先进行一次压榨处理,浸胶完成之后在进行一次压榨处理。
浸胶之前进行一次压榨处理是为了排除一部分水分,而在浸胶之后再进行一次压榨处理,而第二次浸胶之后的压榨处理主要是为了除去一部份粘合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保舒康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保舒康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63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