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用电磁三通阀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66078.X | 申请日: | 2021-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74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陈子怡;顾芯源;陈佳杨;卫静雯;尹森林;余美琪;田而慷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K11/085 | 分类号: | F16K11/085;F16K31/06;A61M39/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电磁 三通阀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电磁三通阀,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解决现有医用三通阀需手动控制阀芯换向,阀芯转动不到位且不利于维护无菌环境的问题。一种医用电磁三通阀包括:三个接口,阀体外壳,阀体内壳,阀芯,电动机,电动机套筒和定位螺栓;电动机通过内部的电磁线圈产生电磁力,引导电动机套筒旋转;阀芯通过定位螺栓与电动机套筒连接,电动机套筒旋转时带动阀芯旋转换向,实现电磁三通阀内部的不同液体流向;阀体外侧设有三个接口,相对位置呈T形。本发明通过电动机半自动化控制阀芯换向,避免人工操作,阀芯开闭充分并降低污染风险,提高安全性与操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卫生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电磁三通阀以及实现其工作状态的半自动化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医用三通阀在临床操作中应用广泛,主要应用于需要进行输液治疗及压力监测时切换通路的场景。而在目前的临床腰椎穿刺术过程中,医生因脑脊液压力测量、脑脊液收集、药物注射等不同操作目的,需要在针头刺入后更换零件,不利于操作效率的提高,同时也带来一定的感染风险。
本发明主要针对腰椎穿刺术中医生需要进行临时零件组装的不便,提供一种新型医用电磁三通阀的设计与使用方法。现将三通阀阀芯与电动机套筒通过定位螺栓相连,当电信号传输至电动机并驱动套筒旋转的时候,能带动三通阀阀芯旋转,实现流道的半自动化切换;阀体外壳、阀体内壳、三个接口与阀芯为一体化结构,在使用结束后,拧下将阀芯与电动机套筒固定的定位螺栓,即可将该一体化结构取下废弃,作为一次性医疗器械处理,避免重复使用造成污染。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发明旨在发明一种能够在穿刺提取脑脊液和进针压力监测两个功能中通过计算机实现半自动化切换的医用三通阀,在监测到穿刺成功后可以转化功能,从而省去手术中更换器材的繁琐步骤,降低医生操作时的失误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一种新型医用电磁三通阀,该装置包括:电动机,定位螺栓,阀体外壳,阀体内壳,阀芯,以及三个接口。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电动机组件由电机、变频器、PLC组成,通过矢量控制法控制其转动角度。电动机转轴通过套筒和定位螺栓与阀芯直接相连,由计算机对于电动机转动角度的精确控制来确定三通阀的工作状态。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三通阀整体主要由阀体外壳,阀体内壳与阀芯组成。阀芯使用聚乙烯材料,阀体内外壳均使用聚氨酯材料。阀体内外壳通过配合连接,减少漏液的可能,阀芯装配在阀体内壳里,转轴通过固定螺栓与控制系统连接,从而带动阀芯的转动。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阀芯,阀体内壳,阀体外壳各开有三个液体输入输出口,以下各称为,正输液接口,左输液接口,右输液接口。阀体内外壳装配时三口分别对齐,并不再相对移动,阀芯的下部凸台与阀体外壳的沉头座相配合,保证阀芯的转动轴与阀体相同,避免了卡死的现象。通过电机带动阀芯的转动可以实现正口,左口,右口三者中两两相同而另一孔关闭或者三孔相通的工作态。阀体外壳和阀芯孔洞制造时不加工螺纹,而阀体内壳壳体厚度设计时相较阀体外壳更厚,孔洞加工螺纹,用于与外部输液接口连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采用带螺纹安装的外部输液接口与注射器或者是输液管相连以实现液体的交换,输液接口的顶端加工有螺纹,与阀体内壳采用螺纹连接,减少了漏液的可能。输液接口螺纹长度与阀体内壳基本相同,但由于阀体内壳弧度使得输液接口顶端略微凸出,即输液接口的安装不会对内部阀芯的运动产生过渡干涉,但是在电动机无转动指令,即阀芯保持静止工作态时,输液接口可以对阀芯起到限位的作用,在除电动机提供的转矩的外力干涉下,如液体的流动对通道的冲击,三通阀芯仍能保持稳定工作位置而不发生角度偏移。阀体外壳无螺纹,孔洞加工为圆角,方便必要时涂抹凡士林。在不使用时,可以在输液接口加装塞子防止内部收到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607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