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土壤取样修复治理装置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565328.8 | 申请日: | 2021-05-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83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 发明(设计)人: | 许石豪;徐彦昭;姚海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蓝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1/08 | 分类号: | G01N1/08;G01N33/24 |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刘勇 |
| 地址: | 213001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土壤 取样 修复 治理 装置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土壤取样修复治理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承载转轮,所述箱体底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箱体的一端开设有取样槽,所述取样槽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垂直取样机构,所述箱体内壁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承载分装机构,所述承载分装机构包括样品分离单元、输送单元和存放单元,本发明通过设置垂直取样机构,对土壤不同深度进行多次取样,并通过承载分装机构对取得的样品进行分装存放,使得对土壤的分析检测操作更加准确方便;通过设置导药管和药液喷管等结构,将修复药液直接定点注入土壤取样位置,使得修复操作的准确性和针对性更强,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消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土壤取样修复治理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及其冶炼排放、长期对土壤进行污水灌溉和污泥施用、人为活动引起的大气沉降、化肥和农药的施用等原因,造成了土壤污染严重。土壤本来是各类废弃物的天然收容所和净化处理场所,土壤接纳污染物,并不表示土壤即受到污染,只有当土壤中收容的各类污染物过多,影响和超过了土壤的自净能力,才表明土壤受到了污染。土壤修复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复正常功能的技术措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
现有的治理方式普遍采用的是将大量土壤挖出,而后破碎分离并混合药液后重新填回原处,操作过程麻烦,修复成本高,而且对于土壤的取样检测也十分不便,无法准确了解不同深度的土壤污染情况,直接将土壤混合药液的修复方式也带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土壤取样修复治理装置及其工作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土壤取样修复治理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承载转轮,所述箱体底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一端开设有取样槽,所述取样槽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垂直取样机构,所述垂直取样机构包括安装罩,所述安装罩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钻孔打桩机,所述钻孔打桩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对接转盘,所述对接转盘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取样转杆,所述取样转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取样件,所述取样槽内壁的底部滑动连接有限位环;所述箱体内壁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承载分装机构,所述承载分装机构包括输送单元和存放单元。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取样件包括对接板,所述对接板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转轴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爪斗,其中一个爪斗内壁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开爪液压杆,所述开爪液压杆的另一端与另一个爪斗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的中部与开爪液压杆的中部穿插连接,所述限位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取样液压杆,所述取样液压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电动夹板,所述电动夹板的一侧夹持有取样盒,所述取样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引板,所述取样盒的一端滑动连接有密封盖板,其中一个所述爪斗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盖板复位块,所述盖板复位块的一侧开设有弧形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送单元包括承载件、输送件和卸料件,所述承载件包括承载电机,所述承载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承载转盘,所述承载转盘的一端朝向取样输送带倾斜设置;所述输送件包括取样输送带,所述取样输送带的带面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取样板;所述取样输送带倾斜设置,且远离承载件的一端高度较高,所述卸料件包括卸料输送带,所述卸料输送带的带面上开设有若干个卸料槽,所述卸料输送带的一端与取样输送带高度较高端对应设置,所述箱体内壁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卸料气缸,若干个所述卸料气缸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卸料板,若干个所述卸料板的一侧分别与若干个卸料槽的一端对应设置,所述卸料输送带的一端与取样输送带的一端对应设置所述存放单元包括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存放槽,若干个所述存放槽的内壁均卡合连接有存料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蓝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蓝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53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