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防雾前挡风玻璃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65304.2 | 申请日: | 2021-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7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付舒;刘媛媛;付煜涵;韩永伟;刘星;程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B32B17/00 | 分类号: | B32B17/00;B32B17/06;B32B17/10;B32B27/30;B32B27/00;B32B27/40;B60J1/00;B60J1/02;C03C2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1206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防雾前 挡风玻璃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防雾前挡风玻璃,其外层曲面玻璃板由位于外侧的第一曲面玻璃板和位于内侧的第二曲面玻璃板复合而成并形成0.1mm‑0.5mm厚的第一填充腔,第一填充腔中填充透明隔热涂料,第一填充腔至少覆盖外层曲面玻璃板90%面积;内层曲面玻璃板由位于外侧的第三曲面玻璃板和位于内侧的第四曲面玻璃板复合而成并形成0.1mm‑0.5mm厚的第二填充腔,第二填充腔中填充透明隔热涂料,第二填充腔至少覆盖内层曲面玻璃板90%面积,有机聚合物膜高温高压复合夹设于第四曲面玻璃板和第二曲面玻璃板之间;前挡风玻璃自身具有阻隔汽车室内外热传导的功能能在根源上杜绝雾气产生,且不影响行车视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
背景技术
在平时的行车过程中,由于汽车室内外温差过大,特别是在天气较冷的冬季,在汽车前挡风玻璃表面容易起雾,从而导致车内驾驶员无法看清行车路线,易出现安全事故。目前对前挡风玻璃起雾的处理是通过开启驾驶室内空调向挡风玻璃表面吹送冷风来除雾、或者是开启车窗使车内与车外空气形成对流来降低汽车室内外温差进行除雾,再有一种是通过喷除雾剂来除雾。
上述除雾方式虽然能够去除挡风玻璃表面的雾,但这些除雾方式仅仅是在挡风玻璃表面起雾后的处理手段,并不能从根源上杜绝雾气在前挡风玻璃表面的产生。而由于前挡风玻璃表面之所以会产生雾,是由于高温环境侧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接触前挡风玻璃面后遇冷冷凝而形成的,因此要在根源上解决雾气的产生,就需要对前挡风玻璃的温度传递方面上进行改造,使前挡风玻璃的导热性能降到最低,从而即使高温环境侧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接触前挡风玻璃面后也不会受低温环境侧的低温影响而冷凝,基于这个思路现对汽车前挡风玻璃进行防雾改造。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外层曲面玻璃板和内层曲面玻璃板的内部填充有透明隔热涂料的自身具有阻隔汽车室内外热传导的且不影响行车视线的汽车防雾前挡风玻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防雾前挡风玻璃,包括外层曲面玻璃板、内层曲面玻璃板及夹设于外层曲面玻璃板和内层曲面玻璃板之间的有机聚合物膜,该有机聚合物膜可采用PVB、SGP、EVA、PU中的任一一种,外层曲面玻璃板由位于外侧的第一曲面玻璃板和位于内侧的第二曲面玻璃板复合形成并于第一曲面玻璃板和第二曲面玻璃板之间形成有0.1mm-0.5mm厚的第一填充腔,第一填充腔中填充有透明隔热涂料,且第一填充腔至少覆盖外层曲面玻璃板90%的面积;内层曲面玻璃板由位于外侧的第三曲面玻璃板和位于内侧的第四曲面玻璃板复合形成并于第三曲面玻璃板和第四曲面玻璃板之间形成有0.1mm-0.5mm厚的第二填充腔,第二填充腔中填充有透明隔热涂料,第二填充腔至少覆盖内层曲面玻璃板90%的面积,有机聚合物膜高温高压复合夹设于第四曲面玻璃板和第二曲面玻璃板之间。
这种汽车前挡风玻璃由于其外层曲面玻璃板和内层曲面玻璃板的内部填充有至少覆盖其面积90%的透明隔热涂料,使得前挡风玻璃自身在汽车室内和室外之间形成双重阻隔热传递的效果,无论是汽车室内侧还是室外侧高温环境下的空气水蒸气都不会在接触前挡风玻璃面时受另一侧低温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冷凝产生雾气,可以从根源上杜绝前挡风玻璃板雾气的产生,前挡风玻璃自身具有阻隔汽车室内外热传导的功能,同时透明隔热涂料的填充并不影响行车视线。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汽车防雾前挡风玻璃,其外层曲面玻璃板和内层曲面玻璃板的内部填充有至少覆盖其面积90%的透明隔热涂料,前挡风玻璃自身具有阻隔汽车室内外热传导的功能在根源上杜绝雾气的产生,且不影响行车视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汽车防雾前挡风玻璃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汽车防雾前挡风玻璃其第二曲面玻璃板、第四曲面玻璃板的加工过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汽车防雾前挡风玻璃其内层曲面玻璃板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未经山东交通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53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酰胺的生产系统及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智能医用口腔湿度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