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酰胺的生产系统及生产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565147.5 | 申请日: | 2021-05-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02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 发明(设计)人: | 郑天成;段小超;郭孝乐;于豪;赵丽恒;罗致远;许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化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G69/04 | 分类号: | C08G69/04;C08G69/28 |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王卫彬;邹玲 |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自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酰胺 生产 系统 方法 | ||
1.一种聚酰胺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依次连接的预聚系统、释压系统和终聚装置;
所述预聚系统包括N1个用于梯度升温升压的反应段,所述N1大于1、且为正整数;
所述释压系统中设有释压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的生产系统还包括成盐装置,所述成盐装置与所述预聚系统连接;
较佳地,
所述成盐装置上设有第一进料口与出料口,沿所述第一进料口至所述出料口的方向间隔设置有N2个第二进料口与pH检测装置,所述N2大于1、且为正整数;
所述聚酰胺的生产系统还包括一控制模块,用于对所述成盐装置实现如下控制步骤:判断所述pH检测装置检测的pH值是否为5.8~8.2,在判断是时,执行“关闭所述第二进料口”的步骤;并在判断否时,执行“开启所述第二进料口”的步骤;所述N2较佳地为2~10,更佳地为2~6,进一步更佳地为3~5;
和/或,所述成盐装置与所述预聚系统之间还设有浓缩装置;
和/或,所述成盐装置为立式多段反应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酰胺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料口的位置低于所述出料口;
和/或,所述N2为5,沿所述第一进料口至所述出料口的方向间隔设置有5个所述第二进料口与5个所述pH检测装置;
或者,所述N2为3,沿所述第一进料口至所述出料口的方向间隔设置有3个所述第二进料口与3个所述pH检测装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N1为2~10,较佳地为2~6,更佳地为3~5,例如4;
和/或,所述释压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释压装置与第二释压装置,所述释压阀设于所述第二释压装置上。
5.一种聚酰胺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胺的生产系统进行生产;
其中,所述预聚系统中的反应压力为0.5~5MPa。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酰胺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聚系统中的反应压力为1~5MPa,较佳地为1.3~3.5MPa,更佳地为1.5~2.8MPa,例如1.6MPa或者2.4MPa;
和/或,所述聚酰胺为PA66、PA MXD6、PA MXD10、PA MXD12、PA610、PA612、PA410或者PA66-PA610共聚物;
和/或,所述聚酰胺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尼龙盐溶液在所述预聚系统中进行预缩聚反应,即得预缩聚物;
所述预缩聚物在所述终聚装置中进行终缩聚反应,即得终聚物;
较佳地,当所述聚酰胺的生产系统还包括成盐装置时,所述聚酰胺的生产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将二酸单体的水分散单体与二胺单体在所述成盐装置中进行成盐反应,形成尼龙盐溶液。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酰胺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盐装置中的物料温度为60~160℃,较佳地为120~160℃,例如150℃;
和/或,所述成盐装置中的压力为0.4~0.65MPa,例如0.5MPa或者0.45MPa;
和/或,所述二酸单体的水分散体的浓度为20wt%以上,较佳地为40wt%以上,更佳地为40~68wt%;
和/或,当所述成盐装置上设有第一进料口与第二进料口时,所述第一进料口用于输入二酸单体的水分散体,所述第二进料口用于输入二胺单体;所述二胺单体的单次添加摩尔量较佳地为所述二酸单体的摩尔量的0.01~0.65倍,更佳地为0.1~0.5倍,例如0.2倍、0.21倍、0.22倍或者0.3倍;
和/或,所述二酸单体的种类为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辛二酸、癸二酸、十二碳二元酸、对苯二甲酸和间苯二甲酸中的一种或多种,较佳地为己二酸、癸二酸或者十二碳二元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和/或,所述二胺单体的种类为间苯二甲胺、己二胺和丁二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和/或,所述尼龙盐溶液中,所述二胺单体与所述二酸单体的摩尔比为(0.8~1.2):1,较佳地为(0.9~1.1):1,例如1:1、1.01:1或者1.0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中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514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铜油墨废水的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汽车防雾前挡风玻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