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化混气充气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564381.6 | 申请日: | 2021-05-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99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 发明(设计)人: | 袁学兵;戴丁志;李一挺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翼莱智能电器(昆山)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7C5/06 | 分类号: | F17C5/06;F17C6/00;F17C13/02;B01F3/02;B01F15/00 | 
| 代理公司: | 苏州九方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98 | 代理人: | 张文婷 |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化 充气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化混气充气方法,包括抽真空步骤:对密封腔体进行真空度的抽取,同时实时监测该密封腔体内的真空度;混气步骤:设置若干个气瓶装置通过混气充气控制主机控制控制对应的流量控制装置将气体接入混气腔体内,实时监测混气腔体内混合气体的密度;充气步骤:混气腔体内的混合气体输送至充气机,充气机对待充气产品的密封腔体内进行充气;实时监测充气机内的混合气体的压力;动态微调步骤:混气充气控制主机实时接收混合气体的密度信号和充气机内的气压信号,并调整各个流量控制装置的气体流量。本发明不仅能够精确控制气体的混合比例、充气压力,还可以实现多元气体的配置,具有混气速度快、准确度高、充气效率优异等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气介质绝缘、混合及自动化控制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自动化混气充气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高电压电气设备的需求及使用使得电气产品采用气体绝缘技术,以求获得更好的短路分断能力及可靠性,而单一的灭弧气体目前无法满足高性能的需求,因此需要混合两种或者多种气体来实现。目前在高电压技术领域,例如专利201910252824.0、2017109526872和201910726127.4等专利都提出了多种气体配气方法,但是其采用的装置的配气精度和速度都比较低,况且自动化程度低,很难实现自动化混气充气,使得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化混气充气方法,能够实现自动化混气充气,效率大大提升。
本发明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动化混气充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抽真空步骤:采用抽真空设备对待充气产品的密封腔体进行真空度的抽取,同时实时监测该密封腔体内的真空度,并将监测到的真空度信号实时传输给混气充气控制主机,混气充气控制主机根据接收到的真空度信号控制抽真空设备的工作;
步骤2,混气步骤:设置若干个气瓶装置,每个气瓶装置分别通过对应的流量控制装置接入混气腔体内;通过混气充气控制主机控制各个流量控制装置的气体流量,将对应的每个气瓶装置内的气体按设定的参数送入混气腔体内进行混合;实时监测混气腔体内混合气体的密度,并将监测的混合气体的密度信号实时传送给混气充气控制主机;
步骤3,充气步骤:将混气腔体内符合要求的混合气体输送至充气机,充气机对待充气产品的密封腔体内进行充气;实时监测充气机内的混合气体的压力,并将监测到的混合气体的压力信号实时传送给混气充气控制主机;
步骤4,动态微调步骤:混气充气控制主机实时接收混合气体的密度信号和充气机内的气压信号,并根据该密度信号和气压信号调整各个流量控制装置的气体流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1中,采用真空泵作为抽真空设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1中,采用真空度测量仪实时监测所述密封腔体内的真空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2中,所述流量控制装置包括减压阀、电磁阀、流量计、加热组件和温度测量组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2中,所述混气腔体内设置密度计实时监测混气腔体内混合气体的密度,并将监测的混合气体的密度信号实时传送给混气充气控制主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混气腔体内设置多个密度计。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3中,所述冲气机内设置气压计,实时监测充气机内的混合气体的压力,并将监测到的混合气体的压力信号实时传送给混气充气控制主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自动化混气充气主机内设有软件单元、算法单元、MCU单元和PLC单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充气机具有0.1-10个大气压的充气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翼莱智能电器(昆山)有限公司,未经科翼莱智能电器(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43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