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化学发光仪用红细胞压积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63535.X | 申请日: | 2021-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525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发明(设计)人: | 夏伟;刁秀永;朱永康;朱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仁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01 | 分类号: | G01N21/01;G01N21/76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吴旭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学 发光 红细胞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化学发光仪用红细胞压积检测装置,采用竖直设置的锥形加样孔,并在加样孔顶部开口外侧设有一圈环形槽,环形槽内注满清洗液后,清洗液能够沿360度均匀流入加样孔内,实现锥形加样孔侧壁的完全清洗,避免样本残留于加样孔侧壁上。同时,采用金属环两侧面的凸台与对应的圆柱沉孔过盈配合来实现连接处的密封,避免测试通道清洗后仍存在样本残留的情况。此外,本装置通过清洗液在线加载单元实现了在线加载清洗液,有效避免更换清洗液原料桶时引入气泡,使得打液管路进入气泡而导致清洗液打液量不准,最终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问题。通过以上三点的结合最终提高红细胞压积检测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学发光仪用红细胞压积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红细胞压积是指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比,是一种间接反映红细胞数量大小及体积的指标。结合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可计算红细胞平均值,有助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红细胞压积可集成在化学发光检测中,但现有的红细胞压积检测单元存在一定的检测误差,其结构均有加样孔、测试通道以及测试通道上设置的金属环,通过研究发现产生检测误差的原因在于结构设计缺陷导致每次检测完成后加样孔以及测试通道清洗不完全。具体的,现有结构的加样孔均为倾斜设置,通过加样针加样,后通过加样针注入清洗液来清洗加样孔内壁以及测试通道,由于加样针难免存在运动轨迹偏差,导致加样孔内壁存在样本残留。同时,现有结构中,圆环形的金属环间隔设置在测试通道上,两个金属环之间为非导电环,金属环与非导电环通过O型橡胶圈实现密封,采用橡胶圈密封方式时,橡胶圈需要套在非导电环上,这样在压紧时,容易存在非导电环和金属环二者端面接触有缝隙,缝隙处易残留检测样本,从而影响检测结果。此外,由于化学发光仪工作过程中有多个部件需要反复进行清洗液冲洗,若中间需要停机跟换清洗液原料桶容易使得相应的清洗液管路中进入空气,导致后面应用模块的管路进入气泡而导致清洗液打液量不准,最终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现有结构的以上三个缺陷最终影响了红细胞压积检测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出一种化学发光仪用红细胞压积检测装置,解决现有结构设计缺陷带来的检测误差问题。
技术方案:一种化学发光仪用红细胞压积检测装置,包括竖直的锥形加样孔,所述锥形加样孔的底部出口连接水平设置的测试通道的一端,所述测试通道由依次连接的左端块、金属环、非导电环、金属环以及右端块的轴线处通孔相连而成,所述金属环的两侧面均设有凸台,所述左端块、非导电环以及右端块与金属环的相接触面均设有圆柱沉孔,各接触面通过凸台与圆柱沉孔过盈配合连接;两个金属环分别通过信号探针连接到电路板;在所述测试通道以及信号探针的两侧面均设有防干扰屏蔽板;所述测试通道的另一端设有第一管路接头,所述第一管路接头通过第一泵连接到废液桶;所述锥形加样孔顶部开口外侧设有一圈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注满清洗液后,清洗液能够沿所述锥形加样孔顶部开口圆周一圈均匀流入加样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槽侧面通过通道连接第二管路接头,所述第二管路接头通过第二泵连接到清洗液在线加载单元,所述清洗液在线加载单元包括清洗液原料桶、清洗液储液罐以及电控阀;所述清洗液储液罐的顶部设有进液孔和排气孔,所述进液孔通过管路与清洗液原料桶连接,所述排气孔连接所述电控阀;所述清洗液储液罐的底部设有出液孔,并在所述清洗液储液罐的上部设有用于检测罐内液位高度的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到控制器,控制器连接所述电控阀的控制端;当所述清洗液储液罐内液位低于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时,控制电控阀对清洗液储液罐抽真空形成负压来从所述清洗液原料桶内补充清洗液。
进一步的,在所述清洗液储液罐的下部还设有用于检测罐内液位高度的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到控制器。
进一步的,所述清洗液在线加载单元还包括报警模块,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报警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仁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仁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35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