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列车轨迹重合的控制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62942.9 | 申请日: | 2021-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78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军;王鹤迁;孙兆聪;贾星衡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12/02 | 分类号: | B62D12/02;B62D13/00;B62D5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杨媛媛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列车 轨迹 重合 控制 方法 系统 | ||
1.一种汽车列车轨迹重合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汽车列车的牵引车、最后一个挂车以及连接处设置控制点;所述连接处包括牵引车与相邻挂车之间的连接处以及相邻两挂车之间的连接处;
获取牵引车的控制点数据,基于空间里程一致原理和刚体运动学原理,依次计算所述汽车列车中除牵引车的控制点外的其他控制点的数据;
根据计算出的所述汽车列车中所有控制点的数据,对所述汽车列车进行轨迹重合控制;
其中,获取牵引车的控制点数据,基于空间里程一致原理和刚体运动学原理,依次计算所述汽车列车中除牵引车的控制点外的其他控制点的数据,具体包括:
转向架的两个车桥采用机械结构连接,两车桥的转向角之间存在映射关系,即:δ2=f(δ1),
其中,δ1和δ2表示牵引车前轴两车桥的转向角,f(δ1)为δ2的映射函数;
由刚体运动学可得:
R0 tan(δ1)-R0 tan(δ2)=b
v1 cosδ1=v2 cosδ2
v1 cos(δ1)=vJ01 cos(ψJ01-ψ0)
其中,R0为用于辅助计算的参数,无实际意义;b表示牵引车中第1轴和第2轴间距离的一半;ψ0表示假定的牵引车前车的姿态角;v1表示牵引车中第1轴的速度;v2表示牵引车中第2轴的速度;vJ01表示假定的牵引车前车与牵引车的铰接点的速度;ψJ01表示假定的牵引车前车与牵引车的铰接点的姿态角;
基于上述公式计算得到δ1和δ2,进而确定牵引车的运动;
将铰接点J01沿其行驶的里程SJ01和与之相对应的速度vJ01的方向ψJ01存入列表;
ψJ01=ψ1+δ1
控制点J12处速度方向ψJ12重复ψJ01的空间里程;
对于第一车,有:
vJ01 cos(ψJ01-ψ1)=vJ12 cos(ψJ12-ψ1)
将已知的各个铰接点J的方向ψ作为输入的条件,整个列车的运动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δ3表示牵引车后轴的转向角,δ4表示与牵引车直接相连的第一节挂车前轴的转向角,δ5表示第一节挂车后轴的转向角,δ6表示第二节挂车前轴的转向角;l1为铰接点J01和J12间的距离即第一车车厢长度,l2表示第二车车厢长度;l3表示第三车车厢长度;ψJ01表示假定的牵引车前车和牵引车的铰接点的姿态角;ψJ12表示牵引车和第一节挂车的铰接点的姿态角;ψJ23表示第一节挂车和第二节挂车的铰接点的姿态角;ψJ34表示第二节挂车后轴与虚拟车轴之间铰接点的姿态角;ψ1表示牵引车的姿态角;ψ2表示第一节挂车的姿态角;ψ3表示第二节挂车的姿态角;b表示车厢前轴和后轴的间距的一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列车轨迹重合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牵引车的前轴处设置控制点,在最后一个挂车的后轴处设置控制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294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显著性先验的图像自动分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