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充电器启动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61514.4 | 申请日: | 2021-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936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洪川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佳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47 | 代理人: | 吴佳佳 |
地址: | 40900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充电器 启动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智能充电器启动器,包括有PNP型晶体管Q1、NMOS管Q2、NMOS管Q3、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稳压管Z1、稳压管Z2、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电容C1和电容C2;本发明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功耗低,通用性强,由于不依赖于MCU,适用于市面上所有的BMS,体积小,兼容性强,只用于启动智能充电器,对外部设备无任何影响,并且扩展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启动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智能充电器启动器。
背景技术
在BMS行业中,为了应对终端用户使用的充电器是智能充电器时,无法给电池组充电的尴尬难题。通常在BMS上增加单独的,用于激活智能充电器的电路模块,使智能充电器输出电流给电池组充电。其控制过程大多数都是采用一定的电路结构(里面含有MCU),当智能充电器接入时,该电路结构检测到智能充电器的输出电压,然后该电路结构向放电MOS管的G脚输出高电平,将放电MOS管打开。让智能充电器检测到电池电压,从而激活智能充电器。也就是说,该类电路的工作原理,是先检测到外部有电压接入,来判断接入了充电器,然后该电路打开放电MOS管,来激活智能充电器。这类智能充电器激活电路的方式具有以下缺点:
(1)电路结构复杂,(2)需要依赖于MCU控制,(3)通用性差,(4)成本高,(5)功耗高,由于这类电路模块需要给MCU提供稳定的电压,通常需要用到降压电路或者LDO,因此其电源模块功耗较高。
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充电器启动器,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启动器电路复杂、成本高、功耗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充电器启动器,包括有PNP型晶体管Q1、NMOS管Q2、NMOS管Q3、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稳压管Z1、稳压管Z2、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电容C1和电容C2;
该PNP型晶体管Q1的发射极和电阻R1的一端均连接二极管D1的输出端,该二极管D1的输入端连接B+端,该PNP型晶体管Q1的基极连接电阻R8的一端,该PNP型晶体管Q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1的一端,该NMOS管Q2的G极连接电容C1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稳压管Z1的输出端、电阻R4的一端、二极管D2的输出端、电阻R6的一端和电阻R7的一端,NMOS管Q2的D极连接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9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NMOS管Q2的S极、电容C1的另一端、稳压管Z1的输入端、电阻R5的一端和二极管D2的输入端均连接C-端,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该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该NMOS管Q3的D极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和电阻R7的另一端,该NMOS管Q3的G极连接电容C2的一端、稳压管Z2的输出端、电阻R14的一端和二极管D3的输出端,该NMOS管Q3的S极、电容C2的另一端、稳压管Z2的输入端和电阻R15的一端均连接BAT-端,该电阻R15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该二极管D3的输入端连接电阻R13的一端,该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2的一端,该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洪川,未经张洪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15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