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收敛域判断结合阈值的灌浆报警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560883.1 | 申请日: | 2021-05-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64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 发明(设计)人: | 孙祥鹏;罗熠;廖华春;王路;甘郝新;肖尧轩;郭亮;詹程远;何虹;吴建兴;陈晓武;刘聪;张念;郭璐;祝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5B13/04 | 分类号: | G05B13/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龙凯 |
| 地址: | 430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收敛 判断 结合 阈值 灌浆 报警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灌浆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收敛域判断结合阈值的灌浆报警控制方法,设定灌浆结束的阈值,并监测灌浆总量和灌浆管道内的实时流量变化;当灌浆量未达到灌浆总量阈值,但实时管道流量达到自然灌浆结束条件a时,灌浆自然结束;采集实时流量形成一串正项级数列Zn;当累计流量达到设定灌浆总量,但实时管道流量未达到自然灌浆结束条件a时,启动判断机制,如果|Zn‑a|<FS%,则Zn收敛于传感器的满量程的相对误差FS%内,继续灌浆至结束条件a,自然灌浆结束;否则直接结束。本发明可以判断出达到灌浆总量阈值未自然结束灌浆的情况下,是否能短时间内实现自然灌浆结束,花费尽量少的施工成本和时间实现自然灌浆结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灌浆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收敛域判断结合阈值的灌浆报警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灌浆是为了防止地基渗漏,提高岩土整体性、强度和刚度,需要将某些固化材料,如水泥、石灰或其他化学材料灌入基础下一定范围内的地基岩土中,以填塞岩土中的裂缝和孔隙。实际灌浆过程中,随着岩土中的裂缝和孔隙被填满,灌浆管道中的实时流量会逐渐减小,并不要求流量达到0,而是当减小到一定值时,即达到灌浆结束条件a,不再需要灌浆,自然停止灌浆。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在灌浆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的不可预知性,业主常常设置灌浆量上限,当达到上限时,即便是没有达到灌浆结束条件a,也通过阈值报警停止灌浆和计量,转为待凝,间歇等流程。这种方法对控制注浆量是有帮助的,能大大缩短施工时间,同时避免灌浆耗费大量的成本,但由于灌浆中断了,施工效果可能受到影响。因为强制停止灌浆,在灌浆中断后,水泥浆液流动性变差,会发生凝固,凝固后很多可以灌注的微小岩体裂隙被堵塞,由于微小的裂隙得不到充分填充,对灌注质量有影响。
由于阈值的控制方式只关注总量控制,而忽视了灌浆施工质量中的自然结束要求;如果在达到阈值之前能够判断本次施工能否能够自然结束,在不能自然结束时候采取报警人为干预结束,这种控制方式更优。在此基础上本方案提出了以收敛域判断结合阈值的新型报警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收敛域判断结合阈值的灌浆报警控制方法,可以判断出达到灌浆总量阈值未自然结束灌浆的情况下,是否能短时间内实现自然灌浆结束,花费尽量少的施工成本和时间实现自然灌浆结束的特点,解决了现有灌浆技术中达到灌浆总量阈值后直接强制停止灌浆,影响灌注质量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收敛域判断结合阈值的灌浆报警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设定灌浆结束的阈值,阈值为灌浆总量,并监测灌浆总量和灌浆管道内的实时流量变化;
S2、当灌浆量未达到灌浆总量阈值,但实时管道流量达到自然灌浆结束条件a时,灌浆自然结束;
S3、采集实时流量形成一串正项级数列Zn;
S4、当累计流量达到设定灌浆总量,但实时管道流量未达到自然灌浆结束条件a时,启动判断机制,如果|Zn-a|<FS%,则Zn收敛于传感器的满量程的相对误差FS%内,继续灌浆至结束条件a,自然灌浆结束;如果|Zn-a|﹥FS%,则直接结束。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当累计流量达到设定灌浆量的80%时,采集实时流量形成一串正项级数列Zn。
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当累计流量达到设定灌浆总量时,且|Zn-a|<FS%,则不报警,也不停止灌浆;当|Zn-a|﹥FS%,则报警,并通过人工或自动结束灌浆。
优选的,所述灌浆结束条件a为设定的灌浆管道的流量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未经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08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