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物料智能分选设备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59917.5 | 申请日: | 2021-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43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梁兴国;刘纯;梁超臣;葛小冬;王君振;陈建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美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C5/36 | 分类号: | B07C5/36;B07C5/02;B07C5/3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杨萌 |
地址: | 300450 天津市滨海新区中新生***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物料 智能 分选 设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物料智能分选设备及方法,涉及物料分选技术领域,物料智能分选设备包括布料系统、识别系统和执行系统;布料系统用于将物料按预设值平铺;布料系统包括振动布料器、第一滑板、第二滑板、第一带式布料器和第二带式布料器;第一滑板、第一带式布料器、第二滑板和第二带式布料器依次设置并形成阶梯状结构,第一滑板与第一带式布料器倾斜设置,第二滑板分别与第一带式布料器和第二带式布料器倾斜设置,第一带式布料器与第二带式布料器平行设置,且第二带式布料器位于第一带式布料器下方;能够降低布料系统的粘连叠压率,提高布料效果和物料智能分选设备的分选精度,能够在分选精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大物料智能分选设备处理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料分选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物料智能分选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物料分选设备由于识别技术和喷吹精度的限制,只能处理低于一定粘连叠压率的物料。当给料系统给料量提升后,由于布料系统功能不完善,导致物料分选设备的分选精度较差。
铺满率(即物料面积与皮带面积的比)和粘连叠压率(即粘连叠压物料数量与全部物料数量比)是评价布料效果的重要指标,实验得出铺满率和粘连叠压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P-铺满率;k1、k2-修正系数;Q-给料量;V-皮带速度;φ-粘连叠压率;f(V)-与V相关的正比例函数。
当给料系统给料量提升后,铺满率和粘连叠压率会增加,导致布料效果变差。为了保持皮带的铺满率,通常采用增大皮带速度的方法。
但是,增大皮带速度会导致滑板出口的物料速度与皮带速度相差较大,物料在进入皮带时会向后翻滚,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料稳定时间和稳定距离不同,后稳定的物料会撞击到先稳定的物料,然后被强制稳定,导致二者粘连叠压在一起。因此,增大皮带速度会导致粘连叠压率上升,改善布料的效果不佳。
为了减小滑板出口的物料速度与皮带速度的速度差,可以改变滑板长度和物料下落高度。但是,圆形物料从给料系统出来后会有向前滚动的趋势,随着物料的下滑会发生滚动,滑板本身没有稳定物料的作用,因此滑板出口处不同形状的物料速度差较大,皮带速度不能同时稳定接入速度差较大的不同形状的物料,故部分物料稳定,部分物料翻滚,翻滚物料结果同上。因此提高皮带速度的同时改变滑板长度仍会导致粘连叠压率上升,也无法改善布料效果。
综上,现有技术中的物料分选设备在给料量较大时,布料效果不佳,会导致物料的粘连叠压率较高,分选精度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料智能分选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物料智能分选设备在给料量较大时分选精度较差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物料智能分选设备,包括布料系统、识别系统和执行系统;
所述布料系统用于将物料按预设值平铺;
布料系统包括振动布料器、第一滑板、第二滑板、第一带式布料器和第二带式布料器;
所述第一滑板、所述第一带式布料器、所述第二滑板和所述第二带式布料器依次设置并形成阶梯状结构,所述第一滑板与所述第一带式布料器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滑板分别与所述第一带式布料器和所述第二带式布料器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带式布料器与所述第二带式布料器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二带式布料器位于所述第一带式布料器下方;
所述识别系统用于获取所述第二带式布料器上的物料的物理性质信息和位置信息并发送至执行系统;
所述执行系统用于将物料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带式布料器的速度为,所述第二带式布料器的速度为;所述识别系统和所述执行系统能够适配的最大输送速度为;
;小于或等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美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美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99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接触式超滑编码器
- 下一篇:一种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标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