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静态海缆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59909.0 | 申请日: | 2021-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94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刘磊;赵囿林;胡明;王丽媛;李叶青;刘利刚;杜强;缪星星;陈孟;韦雪锋;陈步圣;金星宇;缪扣华;花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天科技海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14 | 分类号: | H01B7/14;H01B7/22;H01B7/24;H01B7/18;H01B9/00;H01B11/22;H01B1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张娜;刘芳 |
地址: | 226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态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静态海缆及其制造方法,涉及海缆技术领域,用于解决动静态海缆的生产周期较长的技术问题。该动静态海缆包括:连续的缆芯,缆芯包括动态段、静态段以及连接动态段和静态段的过渡段;第一铠装层,第一铠装层套设在动态段、静态段以及过渡段外侧;过渡装置,过渡装置套设在过渡段对应的第一铠装层外侧;第二铠装层,第二铠装层套设在动态段对应的第一铠装层外,且第二铠装层的第一端覆盖部分过渡装置,第二铠装层的第一端焊接在过渡装置的外周面。本发明提供的动静态海缆用于导电和通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静态海缆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动静态海缆通常包括相连接的动态缆和静态缆,动态缆设置在海水中,受到风浪流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会产生持续的运动;静态缆埋设于海底,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小,不会产生持续运动。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诸如海洋油气平台、海上风机、波浪能发电机、潮汐能发电机等海上平台逐渐增多,对于动静态海缆的需求也逐渐增大。
由于所处工况的不同导致了动态缆与静态缆结构的差异,以铠装层为例,通常动态缆受到的冲击与磨损较静态缆大,使得动态缆的铠装层层数多于静态缆的铠装层层数。相关技术中,一般将动态缆与静态缆分开生产,然后采用维修接头盒接续动态缆与静态缆,形成动静态海缆。
然而,上述动静态海缆的生产周期较长。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动静态海缆及其制造方法,用于缩短动静态海缆的生产周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动静态海缆,其包括:缆芯、第一铠装层、过渡装置和第二铠装层,所述缆芯包括动态段、静态段以及连接所述动态段和所述静态段的过渡段,且所述动态段、静态段和过渡段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铠装层套设在所述动态段、所述静态段以及所述过渡段外侧;所述过渡装置套设在所述过渡段对应的所述第一铠装层外侧;所述第二铠装层套设在所述动态段对应的所述第一铠装层外,且所述第二铠装层的第一端覆盖部分所述过渡装置,所述第二铠装层的第一端焊接在所述过渡装置的外周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静态海缆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静态海缆中,第一铠装层套设在缆芯的动态段、静态段以及过渡段外侧,且过渡段对应的第一铠装层外套设有过渡装置,第二铠装层套设在动态段对应的第一铠装层外,且第二铠装层的第一段焊接在过渡装置的外周面。这样设置,通过过渡装置与第二铠装层的连接即可实现动态段铠装层与静态段铠装层的过渡,进而保证动静态海缆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在生产动静态海缆时无需将动态缆与静态缆分开生产,从而缩短了生产周期。
如上所述的动静态海缆,其中,所述过渡装置包括热量传递单元和焊接单元,所述热量传递单元包覆在所述过渡段对应的所述第一铠装层外侧;
所述焊接单元为环形结构,所述焊接单元套设在所述热量传递单元外侧;
所述第二铠装层的第一端焊接在所述焊接单元的外周面。
如上所述的动静态海缆,其中,所述焊接单元的内周面与外周面均设置有防腐涂层。
如上所述的动静态海缆,其中,所述焊接单元包括两个半环部,沿所述半环部的轴向,所述半环部包括焊接固定区以及分别与所述焊接固定区两端连接的两个平滑过渡区;
所述焊接固定区的厚度大于所述平滑过渡区的厚度,第二铠装层的第一端焊接在所述焊接固定区的外周面。
如上所述的动静态海缆,其中,在所述半环部的轴截面上,沿远离所述焊接固定区的方向,所述平滑过渡区的厚度线性减小。
如上所述的动静态海缆,其中,所述平滑过渡区的厚度最小值为所述焊接固定区厚度的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天科技海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天科技海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99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