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显示屏安装结构以及含该安装结构的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59315.X | 申请日: | 2021-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74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陈其亮;杨宝奎;解胜凯;朱美玲;管中学;国笑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37/02 | 分类号: | B60K37/02;B60R11/02;B60R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苗晓娟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屏 安装 结构 以及 车辆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屏安装结构及含该安装结构的车辆,具体涉及车辆内外饰领域,所述显示屏安装结构包括:仪表板、滑轨、传送遮蔽件、滑块、显示屏以及驱动组件,其中,仪表板上开有轨道通孔;滑轨安装于仪表板的背离显示屏的一侧,且其延伸方向平行于轨道通孔;传送遮蔽件安装于仪表板的背离显示屏的一侧,且部分设置在仪表板与所述滑轨之间,并将轨道通孔遮挡;滑块穿过且固定于传送遮蔽件上,其一端滑动连接至所述滑轨上,所述滑块在传送遮蔽件的驱动下在滑轨上做往复运动;显示屏设于仪表板外,并安装于滑块的另一端;驱动组件安装于传送遮蔽件的背离显示屏的一侧,并驱动传送遮蔽件。本发明能够改善显示屏移动过后仪表板内部结构裸露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内外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屏安装结构以及含该安装结构的车辆。
背景技术
车载显示屏安装于车辆内部,用于实现中控功能,影音播放以及车载影像显示等。车载显示屏安装于仪表板上,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对时尚的追求,车主对于车载显示屏的体验感越来越重视,传统的固定于仪表板的显示屏已然无法满足当下人们的需求,因此车载显示屏多采用显示屏(即可以在仪表板上实现滑移,例如从主驾驶位置滑移至副驾驶位置)。然而,为了实现滑移需要将显示屏安装于显示屏安装结构上,显示屏驱动结构位于仪表板的内部,显示屏位于仪表板的外部,显示屏通过滑块同驱动结构进行连接以实现在仪表板上的滑移。由于显示屏和滑块移动过程中不能与仪表板干涉,所以仪表板上需要开设轨道通孔避让,这就导致显示屏滑动过后而使仪表板内部结构裸露在轨道通孔内,从而会出现以下问题:透过通孔能够看穿仪表板内部的驱动结构,影响美观及用户体验;并且灰尘容易进入仪表板内部对仪表板内部的驱动结构以及中控板及其外围线路造成污染,严重时会导致线路故障,影响中控台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屏安装结构以及含该安装结构的车辆,以改善显示屏移动过后因轨道通孔而使仪表板内部结构裸露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屏安装结构,包括:仪表板、滑轨、传送遮蔽件、滑块、显示屏以及驱动组件,其中,仪表板上开设有轨道通孔;滑轨安装于所述仪表板的背离显示屏的一侧,且滑轨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轨道通孔;传送遮蔽件安装于所述仪表板的背离显示屏的一侧,且部分设置在所述仪表板与所述滑轨之间,并将所述轨道通孔遮挡;滑块固定于所述传送遮蔽件上,且穿过所述传送遮蔽件,所述滑块的朝向所述滑轨的一端滑动连接至所述滑轨上,所述滑块在所述传送遮蔽件的驱动下在所述滑轨上做往复运动;显示屏设置于所述仪表板外部,并安装于所述滑块背离所述滑轨的一端;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传送遮蔽件的背离显示屏的一侧,并驱动所述传送遮蔽件带动所述显示屏在所述轨道通孔内往复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传送遮蔽件为传送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主动轮以及至少一从动轮组,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主动轮,所述传送带张紧安装在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从动轮组为两组,两组所述从动轮组内的从动轮设置在所述仪表板内侧,并呈矩形分布,所述主动轮设置在所述轨道通孔延伸方向的中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主动轮上设置有传动齿,所述传送带上设置有与所述传动齿相配的齿槽,所述传动齿与所述齿槽啮合传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传送带上设置有供所述滑块穿过的通孔,所述滑块固定在所述通孔周边的带面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传送带朝向显示屏的一侧设有若干个并排设置的装饰条。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装饰条粘接于所述传送带的外表面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传送带为橡胶皮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相邻两个装饰条的间隙为0.3mm-0.7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93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