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酚氧化酶活性纳米酶的酚类化合物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59250.9 | 申请日: | 2021-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56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新;杨晓玉;张雯婧;黄卉;孙悦;宋冬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G01N21/33;C12Q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曹书华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氧化酶 活性 纳米 化合物 分析 方法 | ||
1.一种基于多酚氧化酶活性纳米酶的酚类化合物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具有多酚氧化酶活性的纳米酶对不同酚类化合物的催化特性差异,结合特征波长选取和判别分析技术,进行酚类化合物的识别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1)阵列传感器的制备:以不同时间和不同时间下的特征光谱作为阵列传感器的各传感单元,制得具有多传感单元的传感器阵列,以核苷酸与铜配位结合纳米酶的漆酶性质构建比色阵列,各传感单元是由反应时间和最优波长组成,传感单元1:反应30min时特征光谱,分别为383、394、398、414、465nm;传感单元2:反应60min时特征光谱,分别为360nm、366、390、495、498nm;传感单元3:反应120min时特征光谱,分别为377、381、407、421、509nm;
(2)不同酚类污染物的判别分析:将酚类物质的水溶液加入步骤(1)所述的阵列传感器阵列中,并与其中的检测液混合,产生显色反应,通过酶标仪读取检测液的紫外吸收值,并将不同酚类物质在体系中的显色结果进行数字化处理,得到的数据导入Matlab软件,运行化学计量学算法进行判别分析,得到不同种类酚类物质判别结果的得分图;
(3)同种酚类物质不同浓度的判别分析:配置四种不同浓度的苯酚溶液,加入步骤(1)所述的阵列传感器阵列中,并与其中的检测液混合,产生显色反应,通过仪器读取检测液的紫外吸收值,并将不同酚类物质在体系中的显色结果进行数字化处理,得到的数据导入Matlab软件进行判别分析,得到不同种类酚类物质判别结果的得分图;
(4)两种酚类物质混合后的判别分析:将两种酚类物质同比例混合,混合后的溶液加入步骤(1)所述的阵列传感器阵列中,并与其中的检测液混合,产生显色反应,通过仪器读取检测液的紫外吸收值,并将不同酚类物质在体系中的显色结果进行数字化处理,得到的数据导入Matlab软件进行判别分析,得到不同种类酚类物质判别结果的得分图;
(5)实际样品中酚类物质的判别分析:将酚类物质的标品溶液加入到污水中得到实际样品的体系,溶液加入步骤(1)所述的阵列传感器阵列中,并与其中的检测液混合,产生显色反应,通过仪器读取检测液的紫外吸收值,并将不同酚类物质在体系中的显色结果进行数字化处理,得到的数据导入Matlab软件进行判别分析,得到不同种类酚类物质判别结果的得分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酚氧化酶活性纳米酶的酚类化合物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多酚氧化酶是由5'-鸟苷酸二钠溶液10mM、氯化铜溶液50mM、Tris-HCL缓冲液100mM,pH=8.5以及超纯水按照2:1:1:6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用离心机在10,000 rpm下离心5min合成的;产生的沉淀用超纯水洗3次,最终将沉淀均匀分散在超纯水中,得到合成好的纳米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酚氧化酶活性纳米酶的酚类化合物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阵列传感器的制备:将纳米酶溶液,MES缓冲液100mM,pH=7,4-氨基吡啶10mg/ml,超纯水以及酚类物质溶液构成体系;对于对苯二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苯酚、间苯三酚、对氯苯酚,在1ml的体系中各溶液添加量分别为纳米酶100μL、MES缓冲液100μL、4-氨基吡啶100μL、超纯水100μL和酚溶液100μL;对于2,4-二氯苯酚,在1ml的体系中各溶液添加量分别为纳米酶100μL、MES缓冲液100μL、4-氨基吡啶100μL、超纯水200μL和酚溶液500μ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酚氧化酶活性纳米酶的酚类化合物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酚类物质分别为对苯二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苯酚、间苯三酚、对氯苯酚浓度为1 mg/ml,2,4-二氯苯酚浓度为0.2mg/ml;步骤(3)所述苯酚在反应体系中的浓度分别为1、10、100、1000μg/mL;步骤(4)所述两种酚类物质同比例混合分别为苯酚+2,4-DP、间苯三酚+对氯苯酚、对苯二酚+间苯三酚、邻苯二酚+苯酚、对苯二酚+2,4-DP和间苯二酚+对氯苯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925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