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旋转的一次性内窥镜镜头清洁刷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58209.X | 申请日: | 2021-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08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王璐;叶小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12 | 分类号: | A61B1/12;A61B90/70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0 | 代理人: | 王磊 |
地址: | 22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一次性 内窥镜 镜头 清洁 | ||
本发明提供了可旋转的一次性内窥镜镜头清洁刷,设置有手柄,在所述的手柄上设置有手持端,依靠手持端可以便于操作人员手持内窥镜,在所述的手柄上设置有插入管,所述的插入管内设置有空腔,在所述的空腔内设置有灯,在灯的一侧连接有用于点亮灯的线缆,在所述的插入管内设置有钢丝,在所述的钢丝上设置有摇柄,在钢丝的另一头设置有用于清洁镜面的海绵刷头,这样在钢丝的转动下可以转动海绵刷头,在海绵刷头的作用下进行镜面的清洁,便于操作人员进行内窥镜的操作,避免了操作人员频繁的插拔内窥镜,使得病人的身体避免受到过多的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窥镜部件,具体涉及可旋转的一次性内窥镜镜头清洁刷。
背景技术
随着内窥镜下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早期肿瘤、黏膜下肿瘤采用内窥镜下微创治疗,在内窥镜治疗过程中,常常因电刀切割、烧灼、凝固产生大量脂肪颗粒附着于内窥镜前端镜面,导致视野不清楚难以继续操作,此时需将内窥镜从患者体内拔出,擦拭镜面,再重新插入体内,易造成手术时间的延长,甚至可能因为反复拔插内镜导致患者咽部、食管部不必要的损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旋转的一次性内窥镜镜头清洁刷,无须反复拔出插入内窥镜即可清洁镜面。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可旋转的一次性内窥镜镜头清洁刷,设置有手柄,在所述的手柄上设置有手持端,依靠手持端可以便于操作人员手持内窥镜,在所述的手柄上设置有插入管,所述的插入管内设置有空腔,在所述的空腔内设置有灯,在灯的一侧连接有用于点亮灯的线缆,在所述的插入管的尾部安装有透明保护部件,在所述的空腔内插入钢丝,在所述的钢丝的一侧设置有摇柄,在所述的钢丝的另一侧设置有用于清洁的清洁部件。
所述的透明保护部件为透明帽,所述的透明帽和插入管之间依靠螺纹进行连接,在所述的透明帽的内部嵌入有放大部件。
所述的放大部件为放大镜,用于放大图像的放大镜嵌入在透明帽的内侧且所述的透明帽和插入管之间设置有用于清洁的清洁部件。
所述的清洁部件为清洁刷,所述的清洁刷采用海绵刷头,所述的海绵刷头和钢丝相互连接,在钢丝的带动下海绵刷头进行动作。
所述的透明帽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流出液体的侧孔,所述的侧孔和透明帽之间相互的导通。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在内窥镜上设置有插入管,在所述的插入管内设置有钢丝,在所述的钢丝上设置有摇柄,在钢丝的另一头设置有用于清洁镜面的海绵刷头,这样在钢丝的转动下可以转动海绵刷头,在海绵刷头的作用下进行镜面的清洁,便于操作人员进行内窥镜的操作,避免了操作人员频繁的插拔内窥镜,使得病人的身体避免受到过多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A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手柄上的旋紧连接器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钢丝的剖示图。
图中:1为手柄,2为插入管,3为灯,4为线缆,5为钢丝,6为摇柄,7 为透明帽,8为放大镜,9为侧孔,10为海绵刷头,11为左夹腔,12为右夹腔, 13旋紧连接器,14为受力球,51为保护外套,52为吸液海绵,53为蚕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未经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82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