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活体识别的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58078.5 | 申请日: | 2021-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555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发明(设计)人: | 梁柏荣;王珂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V40/40 | 分类号: | G06V40/40;G06V40/16;G06V10/44;G06V10/764;G06V10/82;G06N3/0464;G06N3/048;G06N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杨泽;刘芳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活体 识别 方法 装置 设备 以及 存储 介质 | ||
本公开提供了用于活体识别的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领域,可应用于智慧城市和金融场景下。具体实现方案为:获取目标对象的多个待处理图像,各待处理图像分别对应目标对象的不同位姿;将待处理图像输入预先训练的关键点检测模型,得到待处理图像的关键点信息集,关键点信息集包含多个关键点信息;基于各待处理图像的关键点信息集,得到目标对象的活体识别结果。根据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提高了对目标对象的进行活体识别的准确率,提高了对复杂多样的攻击方式进行鉴别的有效性和泛化性。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领域,可应用于智慧城市和金融场景下。
背景技术
人脸活体检测是人脸识别系统的基础组成模块,保证人脸识别系统的安全性。人脸活体检测技术具体是指计算机判别检测的人脸是真实的人脸,还是伪造的人脸攻击,人脸攻击可以是合法用户的图片或者提前拍摄的视频等。相关技术中,使用深度学习技术的人脸活体检测算法是当前该领域的主流方法,相比传统算法在精度上有大幅提升。但是,针对一些应用场景,依然存在泛化性差、对于未知的攻击方式检测效果不佳的问题,影响实际应用性能。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活体识别的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活体识别的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对象的多个待处理图像,各待处理图像分别对应目标对象的不同位姿;
将待处理图像输入预先训练的关键点检测模型,得到待处理图像的关键点信息集,关键点信息集包含多个关键点信息;
基于各待处理图像的关键点信息集,得到目标对象的活体识别结果。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关键点检测模型的训练方法,包括:
利用样本图像,确定目标关键点信息集;
将样本图像输入待训练的关键点检测模型,得到预测关键点信息集;
确定目标关键点信息集和预测关键点信息集的差异,根据差异对待训练的关键点检测模型进行训练,直至差异在允许范围内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活体识别的装置,包括:
图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对象的多个待处理图像,各待处理图像分别对应目标对象的不同位姿;
关键点信息集生成模块,用于将待处理图像输入预先训练的关键点检测模型,得到待处理图像的关键点信息集,关键点信息集包含多个关键点信息;
活体识别结果生成模块,用于基于各待处理图像的关键点信息集,得到目标对象的活体识别结果。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关键点检测模型的训练装置,包括:
目标关键点信息集确定模块,用于利用样本图像,确定目标关键点信息集;
预测关键点信息集生成模块,用于将样本图像输入待训练的关键点检测模型,得到预测关键点信息集;
训练模块,用于确定目标关键点信息集和预测关键点信息集的差异,根据差异对待训练的关键点检测模型进行训练,直至差异在允许范围内。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该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该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该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该指令被该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该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本公开任一实施例中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80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