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边坡柔性防护系统的缓冲耗能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58009.4 | 申请日: | 2021-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98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柳春;贺佐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3/00 | 分类号: | F16F13/00;F16F7/12;F16F3/04;E01F7/04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李海波 |
地址: | 51044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柔性 防护 系统 缓冲 耗能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边坡柔性防护系统的缓冲耗能器,包括第一钢丝绳、第二钢丝绳、缓冲装置和棒式耗能装置,缓冲装置包括至少两条弹簧、第一基底板和第二基底板,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基底板和第二基底板的一侧面上,在第一基底板背对弹簧的另一侧面设置有耳板,第一钢丝绳缠绕固定在耳板上;棒式耗能装置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基底板背对弹簧的一侧面上,棒式耗能装置的另一端与第二钢丝绳连接。本发明不仅解决了现有的减压环和棒式耗能装置无法解决的“刹车效应”问题,并且还通过棒式耗能装置有效解决了现有耗能器无法限制钢丝绳内力峰值而造成钢丝绳被破坏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交通安全防护设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边坡柔性防护系统的缓冲耗能器。
背景技术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崩塌滚石,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这些地质灾害对我国道路交通建设和运输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为防止这些地质灾害的侵袭,目前边坡柔性防护系统正广泛应用于道路交通工程中。近年来,边坡柔性防护系统的整体性能和防护能级不断攀升,而在这起关键作用是耗能器。
目前边坡柔性防护系统中运用最为广泛的耗能器主要有三类:减压环、棒式耗能器、簧式耗能器。减压环在边坡柔性防护系统连续遭受冲击后,减压环的耗能能力会不断下降,不能为系统提供持续的耗能能力,需要频繁更换减压环,大大减低了经济效益。同时,由于减压环本身的缓冲机制设置不合理,减压环往往会瞬间启动而出现“刹车效应”致使系统发生非正常破坏,所谓“刹车效应”就是当边坡柔性防护系统在受到被拦截物撞击的一瞬间,被拦截物会对防护系统产生一个很大的瞬时冲击力,而减压环往往会因无法承受这个巨大的瞬时冲击力而发生断裂;棒式耗能器虽然可以解决减压环频繁更换的难题,但同样无法解决减压环出现“刹车效应”致使系统发生非正常破坏的难题;簧式耗能器虽然能解决“刹车效应”的难题,但是由于簧式耗能器不能限制边坡柔性防护系统的钢丝绳内力峰值,使得钢丝绳经常受到破坏。
综上所述,边坡柔性防护系统需要一种能解决“刹车效应”、为系统提供充足持续的耗能能力、限制钢丝绳内力峰值的缓冲耗能器。这对保护地质灾害频发地区的公路交通安全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边坡柔性防护系统的缓冲耗能器,不仅能够解决现有耗能器中出现的“刹车效应”问题,还能够有效控制钢丝绳的内力峰值。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边坡柔性防护系统的缓冲耗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钢丝绳、第二钢丝绳、缓冲装置和棒式耗能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至少两条弹簧、第一基底板和第二基底板,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基底板和所述第二基底板的一侧面上,在所述第一基底板背对弹簧的另一侧面设置有耳板,所述第一钢丝绳缠绕固定在所述耳板上;所述棒式耗能装置包括侧板、盖板、转动销轴和至少一根钢棒,所述侧板和所述盖板焊接组合成一个两端开口的盒体,所述盒体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基底板背对弹簧的一侧面上;在所述侧板上间隔开设有第一圆孔,所述转动销轴穿插固定在所述第一圆孔上,所述钢棒从所述盒体远离第二基底板的一端开口处伸入盒体内,并绕过所述转动销轴之后掉头延伸出盒体外,所述钢棒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钢丝绳连接,在所述钢棒上还设置有防止钢棒被整根拉出盒体的限位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第一基底板和第二基底板,在所述弹簧的两端上均设有外螺纹,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通过外螺纹配合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将所述第一基底板和第二基底板压紧固定在弹簧的两端上。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耳板和第二限位耳板,所述第一限位耳板和第二限位耳板分别相对于侧板垂直地安装在所述钢棒的两端端部上,所述第一限位耳板到侧板的之间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限位耳板到侧板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限位耳板和所述第二限位耳板的高度大于两块所述侧板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钢丝绳缠绕固定在所述第二限位耳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80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