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型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57627.7 | 申请日: | 2021-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74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黄潇;段崇森;于江华;陈寒风;高永强;陈书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C02F103/06;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张立荣;杭清涛 |
地址: | 21004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 垃圾 中转站 渗滤 处理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小型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处理单元、微电解单元、膜处理单元和智能控制单元,所述预处理单元包括相连通的调节池(1)和气浮池(2),所述气浮池(2)上设有加药罐(3),气浮池(2)内设有气浮机(4),气浮池(2)出水口处铺设有刮渣机(5);所述微电解单元包括一组铁碳微电解柱(6);所述膜处理单元包括一级DTRO膜处理设备(7)和二级DTRO膜处理设备(8),用于对污水进行反渗透膜处理;所述气浮池(2)出水口与铁碳微电解柱(6)下端进水口连通,铁碳微电解柱(6)上端出水口与一级DTRO膜处理设备(7)和二级DTRO膜处理设备(8)的进水口连通,两级DTRO膜处理设备的浓液出口分别通过返液管(9)与铁碳微电解柱(6)的进水口相连通;两级DTRO膜处理设备的出水口分别与市政管网相连通,一级DTRO膜处理设备(7)的出水口还设有与二级DTRO膜处理设备(8)进水口连通的返液管(9);所述智能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水质传感器、第二水质传感器和RTU装置(10),所述第一水质传感器和第二水质传感器分别设于一级DTRO膜处理设备(7)和二级DTRO膜处理设备(8)的出水口,第一水质传感器和第二水质传感器分别与所述RTU装置(10)连接,然后通过基站(11)向客户终端(12)传递监测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1)的容积为200-300 m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浮池(2)的容积控制在400-600 m3,气浮池(2)内的气浮机(4)设有三个,分别设置在气浮池(2)的前10-15%处,45%-55%处和末端75%-90%处,三个气浮机的串联运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罐(3)位于气浮池(2)10-15%处。
5.一种小型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步骤1,在调节池(1)内对来自垃圾中转站牙酸和车辆运输产生的废水的水质水量的调控;
步骤2,废水进入气浮池(2)后,将加药罐(3)内的PAC和硫酸亚铁加入气浮池(2)内的废水中,用气浮机(4)进行曝气处理7-9h,使用刮渣机(5)去除沉淀大颗粒及部分的COD;加药流量控制在200-400 mg/L;
步骤3,经气浮池(2)处理后的废水进入铁碳微电解柱(6)中微电解处理10-12h,将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氧化成小分子的有机物;
步骤4,经铁碳微电解柱(6)处理后污水进行DTRO膜处理,利用反渗透的作用完成处理后水和浓液的分离,浓液返回步骤3进行处理,处理后水经水质传感器监测达标后排放到市政管网,未达标的处理后水返回进行DTRO膜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小型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调节池(1)的容积为200-300 m3。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小型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气浮池(2)的容积控制在400-600 m3,曝气流量为8-10L/h。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小型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铁碳微电解柱(6)的容积在1400-1600 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762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