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工程用废气净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57571.5 | 申请日: | 2021-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48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孙红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博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9 | 分类号: | B01D53/79;B01D53/96;B01D53/18;B01D24/12;B01F7/18;B01D4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倪建娣 |
地址: | 2255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工程 废气 净化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环保工程技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保工程用废气净化装置,包括循环液腔、喷淋腔、排气管和喷淋液预备腔,所述喷淋腔内设置有第二雾化喷淋管、第一雾化喷淋管和格栅填料腔,循环液腔内壁的限位块之间挂设有过滤装置,循环液腔一侧的中部连通有循环液腔进液管,喷淋液预备腔底端面的喷淋液出液管通过第二负压泵上的喷淋液输送管与循环液腔进液管连通。本发明中,可以更好的提高废气的均匀出气程度,而且可以很便捷的对喷淋液进行搅拌制备和输送,大大减少了工作量,操作者还可以通过水位感应器对水位进行监测,塔内的循环液在使用中也能进行及时的过滤,从而很好的提高了废气净化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工程技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保工程用废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环保工程是指特定为环境保护所做的工程,环保工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噪声控制工程等,目前废气在排放前需要对其处理符合环保要求后方可进行排放。
现有的环保工程用废气净化装置功能单一,不仅无法对废气进行均匀出气,而且操作者在进行喷淋液制备时需要提前进行准备,然后再将准备好的喷淋液输入至塔体内,大大增加了工作量,同时操作者不仅无法对循环液腔内的水位进行监测,塔内的循环液也不能进行及时的过滤,从而降低了后续废气净化的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环保工程用废气净化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环保工程用废气净化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环保工程用废气净化装置,包括循环液腔、喷淋腔、排气管和喷淋液预备腔,所述喷淋腔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二雾化喷淋管、第一雾化喷淋管和格栅填料腔,且格栅填料腔的内部填充有适量的球形填料,喷淋腔顶端面的一侧设置有引风机,引风机的一端连通有废气进气管,引风机的另一端通过废气输送管与喷淋腔的侧壁贯穿,循环液腔内壁的上部对称设置有限位块,且限位块的上端面之间挂设有过滤装置,循环液腔一侧的中部连通有循环液腔进液管,喷淋液预备腔底端面的中部通过喷淋液出液管与第二负压泵的一端连通,第二负压泵的另一端通过喷淋液输送管与循环液腔进液管连通,且喷淋液出液管的中部设置有电磁阀。
优选的,所述第二雾化喷淋管的底端面与第一雾化喷淋管的底端面均等距设置有若干个喷淋头,且第二雾化喷淋管的喷淋头与第一雾化喷淋管的喷淋头之间通过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循环液腔一侧的下部连通有循环液腔出液管,循环液腔顶端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负压泵,第一负压泵的一端通过抽液管与循环液腔出液管连通,第一负压泵的另一端通过输液管与三通接头连通,且三通接头的一端通过第一分流管与第一雾化喷淋管的内部连通,三通接头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分流管与第二雾化喷淋管的内部连通。
优选的,所述格栅填料腔底端面的剖面为V形,格栅填料腔内壁的中部水平设置有均匀出气装置,均匀出气装置包括主管和支管,且主管的一端与废气输送管的一端连通,主管的两侧对称等距设置有若干个支管,且支管的上端面等距开设有若干个出气孔。
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的上部与下部均为敞口,过滤装置的下部安装固定有底部滤板,过滤装置的上部盖设有格栅顶盖,格栅顶盖顶端面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卡块,过滤装置上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卡扣,且卡块与卡扣相互适配,过滤装置的内部由下至上依次填充有石英砂层和过滤棉层。
优选的,所述喷淋液预备腔内壁的下部水平设置有支架,喷淋液预备腔的顶端面的中部设置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安装固定有旋转轴,且旋转轴与喷淋液预备腔顶壁的中部贯穿,旋转轴的外侧对称设置有搅拌桨,支架上端面的中部开设有凹槽,凹槽内安装固定有轴承,且轴承的中部插设固定有旋转轴的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博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博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75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设备
- 下一篇:RuNi合金纳米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