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低温检测变径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57349.5 | 申请日: | 2021-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13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周文;江翼;刘正阳;张静;周盟;朱学成;孙巍;李琳;徐惠;罗子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74 | 分类号: | G01R31/374;G01R31/385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潘杰 |
地址: | 15003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低温 检测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低温检测变径机构,所述定位圆环外圈固定连接有第二竖杆,所述第二竖杆远离定位圆环一端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远离第二竖杆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竖杆,所述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内侧滑动连接有伸缩固定板,所述伸缩固定板内侧靠近定位圆环固定连接有挡板。该电池低温检测变径机构,实现了测试的流道直径控制,实现了随时变径调整,针对不同的电池可以有针对性的调整,避免由于不同几何尺寸的电池在相同直径的流道中造成流场不同引起的测量误差,该流道放置于低温箱内,按照电池的特点和测试要求调整温度、风速和直径,能够形成低温测试系统,达到良好的检测效果。适用于输电线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传感器的电池低温运行能力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池低温检测变径机构。
背景技术
电力传感器是智能电网建设输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输电线路等设备状态运行检修管理,提升生产运行管理精益化水平的重要技术手段。低温条件下对输电线路状态参数进行在线监测,电源的供给是关键问题之一。由于监测传感器在杆塔或架空线上,不可能使用常规电源。不仅如此,由于工作在野外,需要长期免维护,对电源的可靠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输电线状态监测装置中,低温条件下需要不间断地对设备进行供电。蓄电池的容量及活性物质利用率随温度增加而增加。这主要是由电解液性能的变化而引起:蓄电池的温度增加使得电解液的黏度降低,活性增强,使离子运动受到的阻力减小,扩散能力也增强,从而使活性物质利用率提高,实际容量增大。反之温度低,活性物质的利用率低,所能放出容量减少。
对电池的评价的实验室方法一般是在温箱中实现,但是由于通用的实验低温箱中的气流与实际工作情况相差较大,因此无法准确地复现实际工况,造成测试效果与电池实际的工作效果差异较大。为此,可以在温箱中构建空气流道模拟自然环境下的空气对流。但是由于电池的外形影响,在相同直径的流道中会造成电池局部气流的加速,加剧电池的散热,也会降低检测的准确度。本发明针对电池低温检测的不准确问题提出一种电池低温检测变径机构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低温检测变径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池低温检测变径机构,包括定位圆环,所述定位圆环外圈固定连接有第二竖杆,所述第二竖杆远离定位圆环一端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远离第二竖杆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竖杆,所述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内侧滑动连接有伸缩固定板,所述伸缩固定板内侧靠近定位圆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和伸缩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填角。
优选的,所述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中间开设有长滑槽,所述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通过长滑槽滑动连接有定位螺栓。
优选的,所述伸缩固定板两侧对应长滑槽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定位孔两个一组对称分布在伸缩固定板两侧,所述伸缩固定板通过定位孔套接有定位螺栓。
优选的,所述填角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填角设置在挡板和伸缩固定板之间的前侧和后侧,所述填角为三角形短板。
优选的,所述横杆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角码,所述第二角码中间铰链铰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远离第二角码一端铰链铰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远离第一连杆一端铰链铰接有第一角码,所述第一角码固定连接在伸缩固定板中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呈V字型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连接处滑动连接有传动环。
优选的,所述传动环内圈对应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固定连接有调节条,所述调节条中间开设有轴向槽,所述轴向槽延伸至传动环中间,所述传动环和调节条通过轴向槽滑动连接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
优选的,所述传动环对应第一连杆和第二角码连接处开设有同心圆环槽,所述传动环通过同心圆环槽滑动连接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角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未经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73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