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塑料薄膜挤出机的微配合间隙螺杆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56585.5 | 申请日: | 2021-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25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周会杰;郭少渠;陈占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市大资塑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8/08 | 分类号: | B29C48/08;B29C48/525;B29C48/58;B29C48/59 |
代理公司: | 郑州明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2 | 代理人: | 张燕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料薄膜 挤出机 配合 间隙 螺杆 | ||
本发明属于塑料薄膜的挤出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塑料薄膜挤出机的微配合间隙螺杆,螺筒为中空圆筒状,螺筒的左端穿过第二密封轴座的中心与下料桶的右端固定连接,螺筒的右端穿过第三密封轴座的中心与模头固定连接;螺杆套装在螺筒的中心,螺杆的左端延伸至联轴器的右侧位置,螺杆与联轴器右侧中心固定连接,螺杆的右端延伸至第三密封轴座中;模头固定设置在螺筒的右端位置,摸头与螺筒连通,利用螺杆的旋转输送压力通过模头将熔融的聚丙烯料挤压形成薄膜。该发明提高了螺杆输送料的能力、缩短了熔融的聚丙烯料在挤出机螺筒中的停留时间;提高了挤出机的挤出效率,节约了电力消耗,减少了熔融的聚丙烯料在螺筒中反流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塑料薄膜的挤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料薄膜挤出机的微配合间隙螺杆。
背景技术
塑料薄膜挤出机是生产集装袋过程中前置工序必要设备,主要将聚丙烯颗粒通过下料仓进入到挤出机的螺筒中,进行加热形成熔融的聚丙烯,同时利用不断旋转的螺杆,将熔融的聚丙烯输送到螺筒的下料端,利用模头的挤压作用形成薄膜,最后通过水箱冷却定型和切割形成扁丝,扁丝作为纺织纱线,通过圆织机纺织成筒形的集装袋基布,作为生产集装袋的基础原料。
现有技术中,聚丙烯颗粒料在螺筒中可分为三个阶段,左端第一阶段为颗粒料阶段,中间第二阶段为聚丙烯颗粒的半熔融状态,右端第三阶段为聚丙烯颗粒料的完全熔融状态。塑料薄膜挤出机在生产塑料薄膜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的技术问题是:1、由于熔融的聚丙烯料在挤出机螺筒中的停留时间较长,加速挤出机螺筒的快速老化(热降解的作用);2、挤出机的挤出效率低,造成运行成本的浪费;3、由于在挤出机的出料端设置有模头,利用模头挤压形成塑料薄膜时需要一定的压力,此时就会造成挤出机螺筒中的压力增大,我公司的挤出机在没有改进之前螺筒与螺杆之间的间隙为0.055㎜(55丝),导致螺筒中的熔融料从螺杆和螺筒之间产生返流现象;发明人基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研发了一种塑料薄膜挤出机的微配合间隙螺杆,能够很好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塑料薄膜挤出机的微配合间隙螺杆,其设计结构简单、科学合理、提高了螺杆输送料的能力,缩短了熔融的聚丙烯料在挤出机螺筒中的停留时间;本发明在原来挤出机螺杆的基础上,增大了螺棱的高度,缩小了螺棱与螺筒的间隙,同时将原来螺杆的直径设置成逐渐变径结构,提高了螺杆在模头端的承载转动载荷强度。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塑料薄膜挤出机的微配合间隙螺杆,包括支架、动力驱动轴、联轴器;支架固定设置在螺筒的底部位置,所述支架用于支撑下料筒和螺筒;动力驱动轴固定设置在联轴器的左侧位置,所述动力驱动轴的左端与减速机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动力驱动轴的右端与所述联轴器固定连接;第一密封轴座固定设置在所述下料桶的左端位置,第二密封轴座固定设置在下料筒的右端位置;下料仓固定设置在所述下料筒的上部中间位置,所述下料仓与下料筒固定连通;螺筒为中空圆筒状,所述螺筒的左端穿过所述第二密封轴座的中心与下料桶的右端固定连接,螺筒的右端穿过第三密封轴座的中心与模头固定连接;螺杆套装在所述螺筒的中心,所述螺杆的左端延伸至所述联轴器的右侧位置,螺杆与联轴器右侧中心固定连接,所述螺杆的右端延伸至第三密封轴座中;模头固定设置在所述螺筒的右端位置,摸头与螺筒连通,利用螺杆的旋转输送压力通过所述模头将熔融的聚丙烯料挤压形成薄膜。
所述动力驱动轴的左端与减速机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
所述联轴器的左端与动力驱动轴固定连接,联轴器的右端与螺杆的左端固定连接。
所述螺杆的左端穿过下料筒、第一密封轴座和第二密封轴座的中心与左端的联轴器固定连接。
所述螺杆的右端与第三密封轴座中的转动轴固定连接。
所述螺杆包括螺杆本体,螺杆本体为从左端至右端直径逐渐变大的圆棒,轴套固定设置在螺杆本体的左端位置,所述轴套用于同第一密封轴座和第二密封轴座的转动轴承固定安装;螺棱围绕螺杆本体的周向均匀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市大资塑业有限公司,未经洛阳市大资塑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65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