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TIMM21突变基因、检测其的引物、试剂盒和方法以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56490.3 | 申请日: | 2021-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654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开宇;马鑫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福君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5/52 | 分类号: | C12N15/52;C12N9/00;C12N15/11;C12Q1/6883 |
代理公司: | 福州创蔚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90 | 代理人: | 郑艳艳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timm21 突变 基因 检测 引物 试剂盒 方法 及其 用途 | ||
本发明涉及与LIMD相关的TIMM21突变基因、检测其的引物、试剂盒和方法以及其用途,突变TIMM21基因与人类基因组参考序列GRCh37相比具有以下突变中的一种:18号染色体物理位置为71816137的碱基由A突变为T、18号染色体物理位置为71822624的碱基由A突变为T;突变TIMM21基因的cDNA序列与SEQ ID NO.1的序列相比具有如下突变中的一种:c.94AT、c.448AT;突变TIMM21蛋白的序列与SEQ ID NO.2的序列相比具有以下突变中的一种:p.Lys32Ter、p.Arg150Ter。本发明为LIMD的早期分子筛查、家族遗传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疾病相关突变基因,具体涉及TIMM21突变基因、检测其的引物、试剂盒和方法以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在所有遗传性代谢疾病中,线粒体疾病的发病率最高。线粒体主要负责氧化磷酸化产生三磷酸腺苷。线粒体疾病的发病机制涉及两种不同的基因组:核基因组和母体遗传的16.6kb线粒体基因组。线粒体疾病可由这些基因组中的任何一个突变引起的。核DNA(nDNA)的缺陷会导致诸如呼吸链复杂结构、翻译和线粒体DNA(mtDNA)修复缺陷等问题。在儿童时期诊断的线粒体疾病中,大约25%是由于线粒体DNA异常引起的,而其余75%是由于nDNA缺陷引起的。严重的新生儿或婴儿起病的线粒体疾病通常会导致出生后一年内死亡,婴儿致死性线粒体疾病(lethal infantile mitochondrial disease,LIMD)约占儿童期起病线粒体疾病病例的8.5%,但LIMD的分子遗传诊断率很低,大多数LIMD病例是在受试者死亡后通过生物化学和遗传方法才得到诊断。因此,当父母再次怀孕时,这类新生儿发病的严重线粒体疾病由于诊断不及时,还有可能再次发生。虽然已发现近千种核基因组基因与线粒体的功能有关,仅仅有少部分确定与LIMD的发生有关,提示存在新的LIMD致病基因有待挖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婴儿致死性线粒体疾病有关的TIMM21突变基因、检测其的引物、试剂盒和方法以及其用途。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突变TIMM21基因或突变TIMM21蛋白,所述突变TIMM21基因与人类基因组参考序列GRCh37相比具有以下突变中的至少一种:
18号染色体物理位置为71816137的碱基由A突变为T、18号染色体物理位置为71822624的碱基由A突变为T;
所述突变TIMM21基因的cDNA序列与SEQ ID NO.1的序列相比具有如下突变中的至少一种:
c.94AT、c.448AT;
所述突变TIMM21蛋白的序列与SEQ ID NO.2的序列相比具有以下突变中的至少一种:
p.Lys32Ter(32位赖氨酸突变为终止密码子)、p.Arg150Ter(150位精氨酸突变为终止密码子)。
TRANSLOCASE OF INNER MITOCHONDRIAL MEMBRANE 21(线粒体内膜转位酶21,TIMM21)基因位于18号染色体18q22.3位置,该基因含有6个外显子,其编码的TIMM21蛋白有248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28KDa。TIMM21参与转运肽蛋白在线粒体内膜上的转运。作为MITRAC(细胞色素c氧化酶复合物线粒体翻译调节组装中介)复合物的组成部分参与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和复合物IV的形成,可能穿梭于前序列易位酶和呼吸链组装中间体之间的过程。目前TIMM21基因与疾病的相关性未见报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福君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福君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64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