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氧化氮电化学传感微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56466.X | 申请日: | 202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0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高涛;郭嘉荣;牟俊慧;杨翠;徐晨韵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30 | 分类号: | G01N27/30;G01N27/327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孙斌 |
地址: | 21002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氧化氮 电化学 传感 微电极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一氧化氮电化学传感微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以碳纤维构成微电极内芯,所述电极内芯由内而外依次修饰包括金沉积层、NO电催化复合物层和氟化干凝胶屏蔽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氧化氮电化学传感微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NO电催化复合物层主要为G4-DNA/Hemin复合物,为一条可以形成四链结构的DNA寡核苷酸与亚铁血红素Hemin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氧化氮电化学传感微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以形成四链结构的DNA寡核苷酸通过其5’端-SH与金沉积的碳纤维微电极进行共价连接,并在形成G4结构后与Hemin形成完整的NO电催化复合物,即G4-DNA/Hemin复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一氧化氮电化学传感微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DNA寡核苷酸含有22个碱基,序列优选为5’-SH-C6-AGGGTTAGGGTTAGGGTTAGGG-3’。
5.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氧化氮电化学传感微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预处理的碳纤维形成碳纤维微电极内芯,利用电沉积在上述碳纤维微电极上沉积金,得到沉积有金单质的碳纤维微电极,随后将NO电催化复合物连接到上述碳纤维微电极,最后包封氟化干凝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碳纤维微电极的制备:将碳纤维于丙酮中浸泡过夜,待碳纤维晾干后将碳纤维吸入毛细管中制备碳纤维微电极,拉至细尖切割和密封,然后固化,最后在碳纤维底部连接铜丝以建立电接触;
(2)金沉积层的修饰:将步骤(1)制备好的碳纤维微电极依次在超纯水,无水乙醇,超纯水中超声,清洗好的微电极置于氯金酸溶液中电沉积形成金沉积层,沉积完成后,用反复冲洗干净,得到含有金沉积层的碳纤维微电极;
(3)NO电催化复合物层的修饰:将步骤(2)得到的微电极与G4-DNA在DNA修饰缓冲液中室温孵育,退火后冷却至室温,室温条件下,将亚铁血红素Hemin与上述电极在结合缓冲液(Binding buffer)中孵育,在电极上形成G4-DNA/Hemin复合物层,即NO电催化复合物层;
(4)氟化干凝胶屏蔽层的修饰:将步骤(3)修饰好的碳纤维微电极浸涂氟化干凝胶,在室温下干燥得到一氧化氮电化学传感微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微电极在DNA修饰缓冲液中室温孵育8-12h,将亚铁血红素Hemin与上述电极在结合缓冲液(Binding buffer)中室温孵育30-40min。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DNA修饰缓冲液中G4-DNA浓度为5-10μM,结合缓冲液中Hemin浓度为0.1-0.2mM。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氟化干凝胶由C2H5OH,MTMOS,17-FTMS,HCl组成。
10.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氧化氮电化学传感微电极在检测复杂生物环境下的NO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师范大学,未经南京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646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