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设备音/视频接听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56024.5 | 申请日: | 2021-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91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朱海彬;陈国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桑达无线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72454 | 分类号: | H04M1/72454;H04M1/72484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23 | 代理人: | 江耀锋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设备 视频 接听 处理 方法 | ||
1.一种智能设备音/视频接听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按键操作和触摸屏操作不便的使用者或使用场景,包括如下步骤:
设备状态识别,识别手持设备的当前状态,所述当前状态包括横向、竖向、正向、反向和/或手持与否几个参数;
接听条件判断,来电状态下,识别并判断为符合接听条件时进入接听方式选择;
接听方式选择,根据所述设备状态识别步骤的识别结果选择相应的接听方式,所述接听方式包括手持听筒方式、手持喇叭方式、免提听筒方式和免提喇叭方式;
接听方式和/或音量调节,根据接听过程中接听条件的变化改变接听方式和/或调节接听的音量;
挂断,识别并判断为符合挂断条件时自动挂断;
所述符合接听条件包括来电状态下,预定的人体部位进入或处于所述智能设备预设的范围内,或收到接听的语音指示;
所述符合挂断条件包括通话时收到挂断的语音指示,或预定的人体部位自所述智能设备预设的范围内离开;
所述接听条件包括接听方式、背景噪声以及预定的人体部位与所述智能设备的距离;
所述智能设备包括智能设备主体、听筒、喇叭、麦克风、光接近传感器、红外感应器、电容式接近传感器、重力传感器和陀螺仪,所述听筒设于所述智能设备主体的顶部居中部位;所述喇叭有两个,分别设于所述智能设备主体的底部两侧;所述麦克风有四个,分别设于所述智能设备主体反面的靠四角部位;所述光接近传感器设于所述智能设备主体正面靠顶部位置;所述红外感应器设于所述智能设备主体顶部,位于所述听筒的一侧;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设于所述智能设备主体方面的上部;所述重力传感器和所述陀螺仪设于所述智能设备主体中间部位;
所述设备状态识别通过所述重力传感器、所述陀螺仪、所述光接近传感器和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实现;
所述接听条件判断通过所述光接近传感器、所述红外感应器、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和/或所述听筒实现;
当所述智能设备是竖向放置且听筒向上时,所述接听方式为手持听筒方式,此时,设于所述智能设备主体下部两个角部位的两个所述麦克风用于语音输入,另外两个所述麦克风用于背景噪声大小检测;
当所述智能设备是竖向放置且听筒向下时,所述接听方式为免提喇叭接听方式,此时,设于所述智能设备主体下部两个角部位的两个所述麦克风用于背景噪声大小检测,另外两个所述麦克风用于语音输入;
当所述智能设备是水平放置时,所述接听方式为免提喇叭接听方式,此时,设于所述智能设备主体下部两个角部位的两个所述麦克风用于背景噪声大小检测,另外两个所述麦克风用于语音输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设备音/视频接听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符合挂断条件还包括通话时的音量,音量大小不同,对应不同的预设的范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设备音/视频接听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接听过程中接听条件的变化改变接听方式包括:
当预定的人体部位处于智能设备预设的接听范围内并由近到远变化且达到预定的切换距离后,将所述手持听筒方式改变为所述手持喇叭方式,或将所述免提听筒方式改变为所述免提喇叭方式;
当预定的人体部位处于所述智能设备预设的接听范围内并由远到近变化且达到预定的切换距离后,将所述手持喇叭方式改变为所述手持听筒方式,或将所述免提喇叭方式改变为所述免提听筒方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设备音/视频接听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接听过程中接听条件的变化改变接听方式包括:
根据音/视频通话中所述背景噪声的大小变化进行所述音量调节,包括调高或调低所述喇叭的音量,或增减参与播放声音的所述喇叭的数量;
当所述背景噪声升高时,优先调高参与播放声音的所述喇叭的音量,然后再增加参与播放声音的所述喇叭的数量,当所述背景噪声降低时,优先减少参与播放声音的所述喇叭的数量,然后再调低参与播放声音的所述喇叭的音量。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设备音/视频接听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听条件和/或所述挂断步骤中的挂断条件还包括自定义防误判条件,所述防误判条件是预设的语音或手势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桑达无线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桑达无线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602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