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退役动力电池包中不合格电芯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54656.8 | 申请日: | 2021-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16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郑郧;罗开玉;殷劲松;杨志祥;鲁金忠;涂蔷;黄立新;周赵亮;谢登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清研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78 | 分类号: | G01R31/378;G01R31/389;G01R31/392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赵丹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退役 动力电池 不合格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退役动力电池包中不合格电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电池包拆解为若干电池芯;对所有电芯进行外观初检;对电芯进行内阻检测且与出厂电芯的电阻值进行比较,判定该待测电芯为异常电芯,采用循环二进制法对剩余的电芯进行分组;将各组电芯串联进行充电检测,记录各组充电完成时间,对异常组电芯进行标记;将所有电芯打乱重新分组进行放电检测,记录各组放电完成时间,对异常组电芯进行标记;挑选出所有被标记的电芯,若该电芯存在两种标记即认为不合格,若该电芯只有一种标记,对该电芯进行单项检测并最终判断其是否合格。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快速挑选出退役电池中不合格的电芯,并对电芯进行筛选,有助于电池的再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包中电芯检测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检测退役动力电池包中不合格电芯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退役电池的梯次利用及报废处理问题也开始受到行业关注,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2020年国内累计退役的动力电池将超20万吨(约25GWh),若按70%可用于梯次利用计算,约有累计6万吨电池需报废处理。而到2025年,累计退役量约为78万吨(约116GWh),将有约23.4万吨电池需报废处理。
对退役电池的有效检测有利于退役电池的二次利用,常规的对退役电池的检测要么直接作用于电池包,而忽略了单体电芯的健康状况,若无法剔除电池包内的不合格电芯,退役电池的二次利用将存在隐患,要么对单个电芯指标进行逐一测试,浪费大量时间精力。
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测出退役电池中不合格电芯的方法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检测退役动力电池包中不合格电芯的方法,先对电芯易检测指标进行单体检测,再对耗时指标进行重组批量检测,最后对存疑电芯进行单体检测最终分拣出所有不合格的电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检测退役动力电池包中不合格电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电池包拆解为若干电池芯;
S2对所有电芯进行外观初检,当发现电芯出现破皮、肿包外观缺陷时,初步判定该电芯为不合格品,剔除该不合格的电芯;
S3将所有电芯进行内阻检测且与出厂电芯的电阻值进行比较,当待测电芯的内阻值高于出厂电芯电阻值的2/3时,判定该待测电芯为异常电芯,剔除该异常电芯;
S4采用循环二进制法对剩余的电芯进行分组(1,2,4,…,,1,2,4,…,,…,1);
S5将各组电芯串联进行充电检测,记录各组充电完成时间,对异常组电芯进行第一次标记;
S6将所有电芯打乱重新分组进行放电检测,记录各组放电完成时间,同样对异常组电芯进行第二次标记;
S7挑选出所有被标记的电芯,若该电芯存在两次及以上标记即判定为不合格;若该电芯仅有一次标记,对该电芯再次进行单项检测并最终判断其是否为合格品。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中电芯内阻的检测方法为双电阻法,将电池串联一个电阻形成回路,测量负载电阻的分压,进而推算电池内阻,r=(E/U-1)R,其中r为电池内阻,R为串联电阻,E为电动势,U为串联电阻电压。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5中,充电检测的测试环境为:温度为22℃±5℃,相对湿度为10%~90%,大气压力为86kPa~106kPa。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5中,电芯串联进行充电前,将所有电芯进行放电完全处理,采用恒流、恒压对电芯进行充电,当恒流充电至锂电池两端电压为电压规定阈值时,转入恒压充电模式,当恒压充电电流降至电流规定阈值时,停止充电。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每组所述电芯的充电时间为2-3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清研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清研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46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