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合金圆铸锭油气润滑膜铸造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54022.2 | 申请日: | 202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69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崔立新;赵晓光;高尚辉;吴胜利;杨国强;成凯;成子彦;张政委;许英杰;朱望凯;赵方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创新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创新合金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055 | 分类号: | B22D11/055;B22D11/22 |
代理公司: | 深圳至诚化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28 | 代理人: | 刘英 |
地址: | 2562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铸锭 油气 润滑 铸造 装置 方法 | ||
1.一种铝合金圆铸锭油气润滑膜铸造装置,包括保温热帽(1)、结晶器本体(15)、空气腔(11)、润滑油腔(12)、气垫膜(13)、冷却腔(14)和内水管(16),结晶器本体(15)内开设有冷却腔(14),结晶器本体(15)的上端开设有空气腔(11)和润滑油腔(12),保温热帽(1)固定安装在结晶器本体(15)的上端,气垫膜(13)设置在结晶器本体(15)的内侧环形壁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晶器本体(15)的环形外壁外侧设置有外水管(17)和内水管(16),外水管(17)和内水管(16)均为环形的空心环体,内水管(16)位于外水管(17)的外侧,外水管(17)与结晶器本体(15)的环形外壁之间固定安装有四组导水孔(33),内水管(16)的环形内壁与外水管(17)的环形外壁之间固定安装有四组相同的导水孔(33),外水管(17)环形内壁中部与结晶器本体(15)壁面之间固定安装有两组呈左右对称状态的导水管A(18),且两个导水管A(18)分别与冷却腔(14)相互连通,内水管(16)与外水管(17)之间固定安装有两组呈左右对称状态的导水管B(19),两个导水管B(19)将外水管(17)与内水管(16)之间进行相互连通,内水管(16)的左右两侧外壁上分别固定安装有出水管(21)和进水管(2),且两个出水管(21)和进水管(2)上均设置有阀门;
所述冷却腔(14)腔内左右两侧内分别设置有定位杆(22),且两个定位杆(22)分别与对应的导水管A(18)位置相互对应,两个定位杆(22)分别呈竖直状态固定安装在冷却腔(14)腔内壁面之间,两个定位杆(22)的外壁均设置有轴块(23),两个轴块(23)的外壁上均设置有水流扇板(24);
两个所述轴块(23)分别转动连接在对应的定位杆(22)外壁上,每个轴块(23)上的水流扇板(24)数量均为四个,且四个水流扇板(24)呈环形阵列分布在对应的轴块(23)壁面上;
所述外水管(17)的环形外壁和内水管(16)的环形外壁上均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排热机构(4),排热机构(4)包括导热金属杆(41)和散热球(42),散热球(42)固定安装在导热金属杆(41)的一端,导热金属杆(41)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内水管(16)和外水管(17)的弧形外壁上,且导热金属杆(41)远离散热球(42)的一端位于内水管(16)和外水管(17)的腔内;
所述散热球(42)的外壁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散热管(43);每两个所述散热管(43)为一组,每一组散热管(43)远离散热球(42)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散热罩(44);所述散热罩(44)为空心的球体,散热罩(44)的外壁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散热孔(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合金圆铸锭油气润滑膜铸造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导水管A(18)内壁和两个导水管B(19)的内壁中均固定安装有控流柱(3),控流柱(3)为圆柱体,控流柱(3)内均开设有上下两组控流阀,控流阀包括导流孔(31)、逆流孔(32)和导水孔(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铝合金圆铸锭油气润滑膜铸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孔(31)和逆流孔(32)均为弧形,且导流孔(31)和逆流孔(32)的弧形状态呈相反的状态,导流孔(31)和逆流孔(32)通过导水孔(33)相互连通,逆流孔(32)位于相邻两个导流孔(31)之间,导流孔(31)位于相邻两个逆流孔(32)之间,左右两侧控流柱(3)内的控流阀呈相反的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铝合金圆铸锭油气润滑膜铸造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工作步骤:
第一步:进水管(2)连接水泵的输出端,水泵通过进水管(2)将冷却水体注入到内水管(16)内,在内水管(16)内循环后通过导水管B(19)注入到外水管(17)内,在外水管(17)内循环后通过导水管A(18)注入到冷却腔(14)腔内;
第二步:水体在进入到冷却腔(14)腔内和从冷却腔(14)腔内排出对水流扇板(24)的冲击,使得水流扇板(24)通过轴块(23)在定位杆(22)外壁上进行转动,使得冷却腔(14)腔内的水体不断处于湍流的状态;
第三步:进水管(2)输入的冷却水体能够快速的通过导流孔(31)、逆流孔(32)和导水孔(33)注入到内水管(16)、外水管(17)最终到冷却腔(14)腔内,通过出水管(21)排出的降温水体,则通过相反状态的导流孔(31)、逆流孔(32)和导水孔(33),使得降温后的水体缓慢的从出水管(21)上排出,增加降温水体在冷却腔(14)腔内所处的时间;
第四步:导热金属杆(41)将内水管(16)和外水管(17)内循环降温水体的温度传递给散热球(42),散热球(42)与空气接触,散热球(42)传递的温度通过两个散热管(43)传递给散热罩(44),再从散热罩(44)上的散热孔(45)向空气内散发传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创新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创新合金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创新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创新合金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402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