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裂纹检测方法、系统和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553881.X | 申请日: | 2021-05-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50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 发明(设计)人: | 丁学科;李钢;李镇兵;胡莹;李敏聪;顾晓乐;万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波誓盾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B7/02 | 分类号: | G01B7/02;G08C1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何世磊 |
| 地址: | 315400 浙江省宁波市三七市镇***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裂纹 检测 方法 系统 计算机 设备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涉及一种裂纹检测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应用于裂纹检测系统,该系统包括:传感标签、读写器、汇聚设备、卫星、和监控端,传感标签设于待检测的区域位置,该裂纹检测方法包括:传感标签与读写器匹配;当传感标签接收读写器发出的射频信号时,解析命令并转化为直流能量,同时返回传感标签的调制信号;调制信号包括裂纹数据以及通信信号;读写器收集传感标签的裂纹数据,并通过汇聚设备收集读写器获取的裂纹数据;卫星获取汇聚设备的裂纹数据,并发送至监控端。通过本申请,解决了传统人工裂纹检测无法企及某些狭窄、偏僻区域的问题,实现了高精度裂纹检测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裂纹检测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大量建设,特别是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加速了不同地区的相互交流。然而,由于土地结构的因素,人口主要集中在超大的沿海城市或者省会城市,人口的密集也将导致交通拥堵,车辆超重等现象,这将严重影响交通的健康运行。尤其是在特殊路段,比如桥梁、涵洞和铁路等,这些道路比较脆弱的地方,交通拥堵和车辆超重现象更为严重,容易出现道路受损,然后导致交通事故。同时在不同的地势、环境中,由于气候的问题或出现地震、台风等恶劣天气,这也将导致道路严重受损,特别是桥梁处于水陆交汇处,常年大风大浪等,都将加速桥梁的衰老,导致各种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如何有效监测基础设施的健康状态是避免交通事故的有力手段。
在检测基础设施的过程中,裂纹检测是一种最直观的检测对象,裂纹检测一般分为:长度检测、宽度检测和深度检测。一般长度检测可以用人工在现场进行测量,并做标记,等待下次检测对比;宽度检测一般使用裂缝宽度检测仪,需要非常小心的安装,确保千分表是垂直于裂缝,并且衡脚是坚实的,并关注裂纹的进一步发展;深度检测可以采用超声波/红外等方式进行检测。
在某些危险区域,比如桥梁顶端或者经常有车辆出入的涵洞等,如果每次都需要工作人员现场测试,将非常费时费力,并影响交通的正常运行,采用无线的方式测量裂纹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比如图形处理,红外线和超声波等。由于,裂纹非常直观,因此通过图像检测和图形处理的方法提取裂纹信息,可以直观的得到裂纹的发展情况,并找到有危险的裂纹进行处理。然而,在被遮挡的位置,图像处理往往没有优势。
目前,现有技术采用RFID技术结合裂纹传感器进行裂纹检测,然而,大多仅仅能检测是否有裂纹,也就是开关型裂纹传感器,其精度很低,很难满足安全系数的要求。虽然有些裂纹传感器能够进行精确的裂纹检测,然而,其裂纹传感器一般都需要电池,传感器体积大,笨重,并且工作寿命有限,需要人工维护,很难满足长期监控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裂纹检测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无法长期监控一些复杂的区域裂纹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裂纹检测方法,应用于裂纹检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传感标签、读写器、汇聚设备、卫星、和监控端,所述汇聚设备包括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所述传感标签设于待检测的区域位置,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传感标签与所述读写器匹配;
当所述传感标签接收所述读写器发出的射频信号时,解析命令并转化为直流能量,同时返回所述传感标签的调制信号;所述调制信号包括裂纹数据以及通信信号;
所述读写器收集所述传感标签的裂纹数据,并通过所述汇聚设备收集所述读写器获取的裂纹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天线用于与所述读写器通信并控制所述读写器的工作状态;
所述卫星获取所述汇聚设备的裂纹数据,并发送至所述监控端;其中,所述第二天线用于与所述卫星通信。
进一步的,所述传感标签包括第三天线、可调匹配网络、整流电路、能量收集电路、解调器、反向调制器、MCU和阻抗网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波誓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波誓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38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