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水油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52900.7 | 申请日: | 202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625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陶胜洋;王玉超;王紫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17/02 | 分类号: | B01D17/02;B01D11/04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王思宇;李洪福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分离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续水油分离装置,包括水油分离模块,所述水油分离模块包括固定连接的水油分离模块上盖和水油分离模块底座;所述水油分离模块上盖设置水油分离模块上盖凹槽,所述水油分离模块上盖凹槽设置有水油分离模块上盖凹槽进液口和水油分离模块上盖凹槽出水口;所述水油分离模块上盖两侧分别设置有水油分离模块进料口和水油分离模块出水口;所述水油分离模块底座设置水油分离模块底座凹槽,所述水油分离模块底座凹槽设置有水油分离模块底座凹槽出油口;所述水油分离模块底座侧面设置有水油分离模块出油口;所述水油分离模块上盖凹槽与所述水油分离模块底座凹槽之间设置有疏水性膜。本发明提供的装置能够满足多种实验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相分离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连续水油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水油混合物的分离是环境、能源、化工生产等诸多领域面临的共同问题之一。此外,水油分离也是萃取过程的重要后处理手段,而分离效率直接影响产品的最终产率和纯度。目前,通过具有特殊浸润性的膜材料实现混合物中单一组分的选择性透过,是实现水油分离的重要方式。
在实际应用中,水油混合物分离往往需要在流动体系下进行,要保证流动过程中的高效分离,就必须对关键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和调控。在膜分离过程中,跨膜压差必须小于分离膜孔隙的毛细压强,同时大于渗透压。对于疏水膜来说,当跨膜压差大于毛细压强时,不仅油相会透过疏水膜,部分水相也会透过进而污染油相;而当跨膜压差小于渗透压时,油相无法完全透过疏水膜,部分会继续残留在水相造成分离不完全。传统分离过程可以通过调变分离体系的驱动压力,使跨膜压差在适合范围。但在流动合成体系的微通道内,由于存在混合、反应等多个装置,很难通过外在驱动压力对分离过程进行干预。尽管流速可以在一定范围改变跨膜压差,但受限于反应等条件的要求,可调变范围进一步减小。
发明内容
针对传统单一的膜分离方法难以适用于连续流动体系的水油分离过程,且分离效率低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连续、可控、高效的水油分离装置。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连续水油分离装置,包括水油分离模块,所述水油分离模块包括固定连接的水油分离模块上盖和水油分离模块底座;所述水油分离模块上盖朝向所述水油分离模块一侧的表面设置水油分离模块上盖凹槽,所述水油分离模块上盖凹槽设置有水油分离模块上盖凹槽进液口和水油分离模块上盖凹槽出水口;所述水油分离模块上盖两侧分别设置有水油分离模块进料口和水油分离模块出水口,所述水油分离模块上盖凹槽进液口与所述水油分离模块进料口相连通,所述水油分离模块上盖凹槽出水口与所述水油分离模块出水口相连通;所述水油分离模块底座朝向所述水油分离模块上盖一侧的表面上与所述水油分离模块上盖凹槽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水油分离模块底座凹槽,所述水油分离模块底座凹槽设置有水油分离模块底座凹槽出油口;所述水油分离模块底座侧面设置有水油分离模块出油口,所述水油分离模块底座凹槽出油口与所述水油分离模块出油口相连通;所述水油分离模块上盖凹槽与所述水油分离模块底座凹槽之间设置有疏水性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29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