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塑壳及其透水性的检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552074.6 | 申请日: | 2021-05-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11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 发明(设计)人: | 闫大龙;李娟;马洪涛;邱瑛;钱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超威电源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50/114 | 分类号: | H01M50/114;H01M50/121;H01M50/147;H01M50/627;G01N15/08;G01N5/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创智卓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24 | 代理人: | 张超 |
| 地址: | 313199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及其 透水性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塑壳及其透水性的检测方法,其包括主壳体,主壳体上设置有多个隔档板,隔档板将壳体围设形成多个容置腔,隔档板上开设有通孔,通孔用于将相邻两容置腔连通,容置腔内用于放置检测液;主壳体上设置有盖板,盖板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注酸阀孔,注酸阀孔匹配容置腔设置,注酸阀孔用于将检测液注入到容置腔内;其中至少一个注酸阀孔连接有导气管,其他注酸阀孔密封设置;导气管用于连接气泵,导气管上设有密封件。本发明通过选取不同材质的电池塑壳后,进行打通孔、通气体及密封处理后,在预设温度及不同预定时长下对电池塑壳进行称重,利用获取电池塑壳的重量差值来检测其透水性能,操作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壳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塑壳及其透水性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发明已有150多年的历史,由于其可靠性好、性价比高、可回收利用等优势而得到广泛应用。铅酸蓄电池塑壳部分主要是PP或ABS材质塑料材料的蓄电池槽、盖、盖片组成,蓄电池槽与蓄电池盖胶封在一起形成密封电池内腔,作为蓄电池电化学反应的容器装置,承载整个极群及电解液的容器,极群内的隔板是富有弹性的超细玻璃纤维隔板,使整个极群对蓄电池槽有一定的装配压力,因此塑壳要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目前铅酸蓄电池塑壳测试项目主要包含耐电压、耐冲击性、耐热性、耐腐蚀性和耐气压性等,这些项目在GB/T 23754-2019中都有详细的检测方法,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电池往往会因为失水而造成电池失效,循环前后通过称重来判定电池失水量,大家都认为这都是充电过程中安全阀排气而造成电池的失水,对于塑壳的透水性没有判定,更换不同材质和结构均没有透水性测试。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亟需要找出一种准确测定电池塑壳透水性的方法来指导塑壳的改进和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塑壳及其透水性的检测方法,能直接真实的反应出铅酸蓄电池塑壳的透水性,操作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电池塑壳,其包括主壳体,所述主壳体上设置有多个隔档板,所述隔档板将壳体围设形成多个容置腔,所述隔档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将相邻两容置腔连通,所述容置腔内用于放置检测液;所述主壳体上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注酸阀孔,所述注酸阀孔匹配容置腔设置,所述注酸阀孔用于将检测液注入到容置腔内;其中至少一个注酸阀孔连接有导气管,其他注酸阀孔密封设置;所述导气管用于连接气泵,所述导气管上设有密封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通过环氧树脂对导气管进行密封处理后形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液的液面高度不高于通孔所在高度。
一种电池塑壳透水性的检测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选取不同材质构造的电池塑壳若干;
对电池塑壳内的隔挡板打上通孔后,将电池塑壳通过环氧树脂进行密封处理;
通过盖板上设置的注酸阀孔将检测液注入到各个容置腔内,将其中至少一个注酸阀孔连接导气管,其他注酸阀孔进行密封处理;
通过导气管将外部气体导入至电池塑壳内,直至电池塑壳内的气压达到预设气压后,对导气管进行密封处理;
获取导气管经密封处理后的电池塑壳的初始重量;
在预设温度下将导气管经密封处理后的电池塑壳放置预定时长后,对电池塑壳进行称重,获取电池塑壳的最终重量;
通过比较不同导气管经密封处理后的电池塑壳的最终重量与初始重量的差值来获取不同电池塑壳的透水性能差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注酸阀孔通过涂覆环氧树脂的方式进行密封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过环氧树脂对导气管进行密封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超威电源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超威电源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20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