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食用菌蛞蝓的生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551223.7 申请日: 2021-05-20
公开(公告)号: CN113243398B 公开(公告)日: 2022-10-14
发明(设计)人: 李星月;易军;李其勇;陈诚;符慧娟;张鸿;李小林;杨武云;王媛媛;许秉智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N65/44 分类号: A01N65/44;A01N25/00;A01N25/10;A01P19/00;A01P9/00
代理公司: 成都玖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8 代理人: 胡琳梅
地址: 610000 四***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防治 食用菌 蛞蝓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涉及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治食用菌蛞蝓的生防制剂,按1kg计,包括:低交联聚丙烯酸钠60~80g、高岭土25~30g、巴豆粉45~60g、诱食剂400~650g,余量为辅助成分;本发明还公开了该生防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按配比将所述低交联聚丙烯酸钠、高岭土、巴豆粉、诱食剂和辅助成分混合,并添加适量水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糊料;S2.将所述混合糊料干燥至含水量为10%~12%,再粉碎制成小颗粒,即得;本发明还公开了该诱杀型生防制剂在防治蛞蝓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是诱杀型生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食用菌栽培规模的扩大为蛞蝓的生长繁殖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和充足的食源,食用菌蛞蝓的病害日趋加重。蛞蝓以咬食菌丝、原基和子实体为主,造成子实体不规则、减产或畸形,还传染多种病害,给食用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虫体排泄物及其分泌物在食用菌的子实体上常留下一条白色的黏质带痕,严重影响食用菌品质,商品价值大大降低。现有技术中防治食用菌蛞蝓的方法有清除虫源(指清除栽培场所内的砖瓦块、枯枝落叶保持场地清洁干燥)、人工捕捉和药物诱杀,其中清除虫源和人工捕捉工作量大,极其浪费人力。药物诱杀所用的化学农药如四聚乙醛类存在对食用菌菌丝的药害问题及食用菌农残超标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治食用菌蛞蝓的生防制剂,以达到良好的诱食,毒杀的效果,且无农残。

本发明所述诱杀型生防制剂,按1kg计,包括:低交联聚丙烯酸钠60~80g(粒径200~300目)、高岭土25~30g、巴豆粉45~60g、诱食剂400~650g,余量为辅助成分。

本发明的所述一种防治食用菌蛞蝓的生防制剂中,所述低交联聚丙烯酸钠(中性)能够作为降失水剂被蛞蝓取食或接触后吸收蛞蝓体内/体表的水分,使之迅速脱水死亡;所述高岭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粘结性,作为制剂的塑性剂在制作成小颗粒时更容易成型,同时让蛞蝓取食以后在其肠道粘结、腹胀难以消化;所述巴豆粉是由干燥的成熟果实巴豆研磨而成的粉末,影响蛞蝓的消化功能、对蛞蝓有毒杀作用;所述诱食剂根据蛞蝓取食偏好及嗅觉感受机制合成。

所述诱食剂包括:平菇子实体粉碎物、大白菜粉碎物、西葫芦粉碎物、胰蛋白胨、豆饼粉、酵母粉、大米粉、大豆粉、马铃薯粉、玉米粉、大豆油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优选的,出于更充分地引诱蛞蝓取食制剂的考虑,所述诱食剂由平菇子实体粉碎物30~45g、大白菜粉碎物30~50g、西葫芦粉碎物25~40g、胰蛋白胨2.5~5g、豆饼粉40~60g、酵母粉40~60g、大米粉35~50g、大豆粉100~150g、马铃薯粉35~50g、玉米粉80~120g和大豆油10~15g复配而成。

本发明同时提供了所述诱食剂的制备方法:按配比称取各组分并混匀,使其在压力为1.0MPa、温度为121℃的条件下灭菌20~40min,再冷却至室温,即得。该方法过程简单,工艺不苛刻,且成本较低。

本发明所述辅助成分包括:木质纤维素30~40g和抗坏血酸1~1.5g,余量为琼脂粉。所述辅助成分用于制剂的稳定和防腐,其中木质纤维可将制剂内部水分迅速地传输分散,并具有抗裂作用,抗坏血酸具有抗氧化防腐作用,琼脂粉补足制剂重量。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制备上述生防制剂的方法。

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制备生防制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配比将所述低交联聚丙烯酸钠、高岭土、巴豆粉、诱食剂和辅助成分混合,并添加适量水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糊料;

S2.将所述混合糊料干燥至含水量为10%~12%,再粉碎制成小颗粒,即得。

所述干燥的方法包括干燥机干燥和日光晒干中的一种。

所述小颗粒的粒径为2.0~3.0m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12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