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轻城区雨水洪涝与污染的路面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51080.X | 申请日: | 202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80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李令令;张延年;尚传鹤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E01C5/04 | 分类号: | E01C5/04;E01C11/22;E01C11/24;E04D13/04;E03B3/02;E03F5/04;E03F5/06;E03F5/10;E03F5/14;E03F5/22 |
代理公司: | 沈阳之华益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21218 | 代理人: | 黄英华 |
地址: | 130114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轻 城区 雨水 洪涝 污染 路面 结构 | ||
本发明属于雨水再利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减轻城区雨水洪涝与污染的路面结构。两侧为外部结构墙,中间为室内结构墙,外部结构墙比室内结构墙高,在室内结构墙的顶部为顶部板,顶部板的两端均设置外部结构墙,在顶部板之下1‑2m为屋面板,室内结构墙、外部结构墙、屋面板、顶部板在室内结构墙两侧分别围成屋顶储水腔,在外部结构墙的外侧上方设置顶部落水管,在顶部落水管的正下方为杂物滑落网,杂物滑落网水平向下倾斜30‑45°本发明有益效果是能通过对建筑屋顶和路面上雨水多方位的收集以及对雨水的高效储存,显著减缓城区雨水洪涝和城市排水系统巨大压力的同时有效地控制径流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雨水再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减轻城区雨水洪涝与污染的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不透水下垫面(屋面、道路、广场和停车位等)面积不断扩大,从而导致地表径流量增加、径流速度加快。城市区域的降雨滞留能力大大减弱,给城市排水系统带来了巨大压力,致使近几年各大城市洪灾频发,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尤其是旧城大多采用合流制排水系统,同时也影响动植物栖息地的稳定性。屋面作为城市不透水下垫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降雨径流中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且在城市中所占面积较大,如商业区屋面占城市不透水下垫面总面积的比例高达40-50%;而且由于屋面材料本身的腐蚀产物被雨水冲刷,屋顶径流中含有大量污染物质。绿色屋顶是城市区域中一类特殊的土地覆盖类型,与不透水下垫面相比,绿色屋顶具有很多生态功能,国外很多城市暴雨管理理念将其作为一种潜在的缓解城市雨洪和控制面源污染的有效方式,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滤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屋顶绿化面积高速增长,所以有必要研制能够弥补这些方面不足的自主供水美化绿化的系统,来收集雨水,并用雨水涵养草坪,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来实现储水和补充续、排水以及美化绿化和灌溉功能的一体化,达到更有效率的蓄水、经济适用、节能环保、改善城市环境的效果,让城市回归自然,建设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城市,绿色屋顶结构通常包括蓄排水系统、阻根系统、过滤系统、生长介质和植物等。绿色屋顶的主要功能为扩大城市绿色空间和绿色面积,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生态并能有效消减雨水径流量。绿色屋顶对径流的消减主要是通过对降雨的吸附作用持留和滞留雨水,延缓径流产生时间,消减了洪峰流量和总径流产生量。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其环境效益,绿色屋顶将成为流行的建筑产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减轻城区雨水洪涝与污染的路面结构,能通过对建筑屋顶和路面上雨水多方位的收集以及对雨水的高效储存显著减缓城区雨水洪涝和城市排水系统巨大压力的同时有效地控制径流污染,本发明能够作为一种潜在并且有效的缓解城市雨洪、城市排水压力和控制水源污染以及对雨水高效储存的有效简捷方式,充分发挥屋顶结构蓄排水和过滤系统,功能旨在扩大城市绿色储水空间,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生态并能有效消减雨水径流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减轻城区雨水洪涝与污染的路面结构,主要包括找平层1、透水路面砖2、储水蒸发调蓄腔3、透水孔4、混凝土支撑柱5、夯实基层6、雨井7、带孔混凝土加强支撑肋板8、过水孔9、滤盖10、排水管11、市政管网12、防过量排管Ⅰ13、防过量排管Ⅱ14、地下储水箱15、基托16、潜水泵17、提水管18、室内结构墙19、外部结构墙20、屋面板21、顶部板22、屋顶储水腔23、顶部落水管24、屋顶排水管25、杂物滑落网26、落水管27、加固连接圈28、滤芯29、弃流排水漏斗30、分水管31、净化芯32、防过量导水管Ⅰ33、排管34、防过量导水管Ⅱ35、联通管36、取水管37和提水开关3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建筑科技学院,未经吉林建筑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10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