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幕墙转角开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50657.5 | 申请日: | 2021-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360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钱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苏明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C17/48 | 分类号: | E05C17/48;E05D7/081;E04B2/88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芶雅灵;何强 |
地址: | 21513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幕墙 转角 开启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的幕墙转角开启系统,属于建筑幕墙领域,目的是满足幕墙在转角处设置开启的需求。包括立柱、开启扇、窗框、连接于窗框的连接框和连接于立柱的支撑框;连接框的外侧与立柱的前端经铰链结构铰接,内侧设置有滑座;支撑框的后端设置有呈圆弧形的滑轨面;滑轨面的中轴线与铰链结构的转轴线重合;滑座与滑轨面滑动配合。通过设置支撑框与立柱相连接,连接框与窗框相连接,且连接框与支撑框进行连接,解决了常规幕墙在转角部位设置开启扇困难的问题。通过连接框的外侧与立柱的前端经铰链结构铰接,实现建筑外立面的锯齿形、折扇形以及渐变折面等多种立面效果。通过支撑框后端的滑轨面和滑座的设置,保证了连接框安装的可靠性和转动的平稳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幕墙领域,具体的是幕墙转角开启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事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幕墙也逐渐向人性化、高档化和多功能方向发展。建筑幕墙开启通风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大多数幕墙,无法满足转角部位开启的要求。遇到转角部分开启的设计,通常要求更改设计,取消转角部位的开启。然而,随着现代建筑造型及外观幕墙风格日趋多样化,建筑表皮对角度的需求呈多元化发展,锯齿状、折扇状以及渐变折面状的外立面造型逐渐增多。这些特殊的外立面造型,转折处较多,即转角多,若取消转角部分的开启,难以建筑对通风率的要求,或者通过其它部位开启满足建筑对通风率的要求后,又难以保证建筑外立面的外观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幕墙转角部位设置开启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幕墙转角开启系统,满足幕墙在转角处设置开启的需求。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幕墙转角开启系统,包括立柱、开启扇和窗框,所述开启扇与窗框之间经过五金连接件相连接;在窗框与立柱之间设置有连接于窗框的连接框和连接于立柱的支撑框;
沿着幕墙墙面的横向,所述连接框的外侧与立柱的前端经铰链结构铰接,内侧设置有滑座;
所述支撑框的后端设置有呈圆弧形的滑轨面;所述滑轨面的中轴线与铰链结构的转轴线重合;
所述滑座与支撑框的滑轨面滑动配合,并经设置于滑座与支撑框之间的锁紧装置锁定立柱与窗框的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铰链结构包括设置于连接框外侧的插接头和设置于立柱前端的承接座;
所述承接座设置有圆弧形的内腔;
所述插接头与承接座的内腔相适配,插接头插接于承接座内腔,并绕承接座内腔的中轴线与承接座活动配合。
进一步的,在支撑框的前端设置有托座;在立柱前端设置有呈弧形的开口朝向面板区域的凹腔;
由托座插接于凹腔内形成所述承接座,并由托座的外壁与凹腔的内壁包围形成呈弧形的插槽。
进一步的,所述托座包括外侧段、内侧段和连接外侧段与内侧段的连接段,外侧段和内侧段为共圆心的弧形,外侧段与内侧段相对设置并包围形成朝向面板区开口的空腔;
所述插槽由托座的外侧段的外壁与凹腔的内壁包围形成;
所述内侧段的外壁与凹腔的内壁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插接头包括弧形的内插板和弧形的外插板,内插板与外插板相对设置且共圆心;
所述外插板插接于插槽内,并与插槽沿凹腔的中心转动配合;
所述内插板插接于空腔内,与托座内侧段的内壁活动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包括基础柱和压块;
所述基础柱的前端的中部设置有连接座,在连接座的两侧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呈圆弧形的弧形面一;
所述压块包括中部的连接部,在连接部的两侧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呈圆弧形的弧形面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苏明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苏明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06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