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流量可调式水幕和水雾的复合喷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50146.3 | 申请日: | 202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84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刘银水;李良才;安一峰;朱森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
主分类号: | A62C31/02 | 分类号: | A62C31/02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胡建平;周舒蒙 |
地址: | 43006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量 调式 水幕 水雾 复合 喷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量可调式水幕和水雾的复合喷淋装置,包括后置喷淋机构、前置喷淋机构和流量调节机构;所述后置喷淋机构与前置喷淋机构同轴且上下配置,二者内部中空分别对应形成有液体入口和前置流道;后置喷淋机构的侧部周向间隔开设若干出液槽;所述前置喷淋机构上周向间隔布置多对正交的喷射孔,喷射孔与前置流道连通。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水流从后置喷淋机构侧面狭长的出液槽喷出,在目标物体表面形成水幕,对目标物体表面快速降温,阻止其继续燃烧或润湿物体阻燃;水流从前置喷淋机构的多对正交喷射孔中喷出,高速水流正交互击后雾化形成细小的雾粒,喷向火灾核心区,借助水雾的冷却、窒息等作用快速灭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灾保护、红外隐身控制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流量可调式水幕和水雾的复合喷淋装置。
背景技术
火灾以其发生的高频性、巨大危害性严重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因此,需配备足够的消防设备应对火灾。水的比热容大,当水流从高温物体表面流过,由于水的蒸发吸热和对流换热作用,可迅速显著降低物体温度,使该物体温度低于燃点,抑制燃烧过程的进行;水雾的雾粒直径小,当某区域发生火灾时,通过细水雾的沸腾传热和对流换热作用可起到冷却降温效果,另外细水雾的比表面积大,吸热后会迅速汽化,体积剧增,在火焰周围形成屏障,阻止空气进入,起到窒息灭火作用。故在需要保护的物体或者易燃物的外壁,通过向高温易燃壁面喷射水幕、向火灾区域喷射水雾,利用水幕的降温阻燃和水雾的冷却窒息作用,可以起到防止火灾蔓延、灭火和防止复燃效果。
然而,目前市场上已有的消防喷淋装置大多只具有喷水溅射灭火的能力,不具备形成细水雾的能力;少数几款细水雾喷淋装置也存在结构复杂、保护面积小等问题;绝大多数喷淋装置都不具备流量可调节功能。因此,设计一种流量可调且可形成细水雾的喷淋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流量可调式水幕和水雾的复合喷淋装置,以产生水幕和细水雾用于灭火作业,并根据火势大小调节流量大小和水雾水幕分配比例。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流量可调式水幕和水雾的复合喷淋装置,包括后置喷淋机构、前置喷淋机构和流量调节机构;所述后置喷淋机构与前置喷淋机构同轴且上下配置,二者内部中空分别对应形成有液体入口和前置流道;所述后置喷淋机构一端的液体入口与管路连接;后置喷淋机构的另一端与前置喷淋机构相连;后置喷淋机构的侧部周向间隔开设若干出液槽,出液槽与液体入口连通;所述前置喷淋机构上周向间隔布置多对正交的喷射孔,喷射孔与前置流道连通;所述流量调节机构同轴安装在后置喷淋机构与前置喷淋机构内,流量调节机构的下部设有用于调节出液槽开度的后置调节件,流量调节机构的中部设有隔板,隔板上开设有用于连通前置流道和液体入口的过流孔,流量调节机构的上部安装有用于控制喷射孔开闭的前置调节件。
按上述方案,所述后置喷淋机构包括内部中空的倒立圆台结构,圆台结构的顶面直径略大于底面直径;圆台结构的顶部与所述前置喷淋机构配合连接,圆台结构的底部设有液体入口;圆台结构的侧面设置有若干出液槽,水流从液体入口进入圆台结构,从多个出液槽中喷出,形成的水幕实现360°的覆盖。
按上述方案,所述后置喷淋机构的圆台结构其外侧面与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5°;所述出液槽的槽口垂直于圆台结构的侧面。
按上述方案,所述前置喷淋机构包括与后置喷淋机构同轴的主体结构,主体结构设上级圆柱和下级圆柱,上级圆柱的侧面和下级圆柱的顶面均分别开设有对应正交的喷射孔;喷射孔与主体结构内部的前置流道连通。
按上述方案,所述喷射孔的长径比为4~9;喷射孔的直径为0.5mm~4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未经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01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