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香烟爆珠无菌单粒释放笔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49772.0 | 申请日: | 202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081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曹智琨;江涛涛;章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一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F25/00 | 分类号: | A24F25/00;B65D25/02;B65D25/52;B65D81/05;B65D81/26;B65D8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7210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香烟 无菌 释放 | ||
1.一种香烟爆珠无菌单粒释放笔,包括壳体(1)、锥形下料头(2)、驱动装置、下料装置和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下料头(2)的上端内表面与壳体(1)的下端外表面螺纹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壳体(1)的上端,所述下料装置设置于壳体(1)下端的内壁,所述驱动装置与下料装置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并驱动下料装置对爆珠进行排料,通过锥形下料头(2)下料,所述防护装置设置于壳体(1)的中部内壁,所述壳体(1)上端的一侧表面开设有上料口(3),所述上料口(3)的内壁设置有密封部件;
所述驱动装置由按压套(5)内壁开设的安装腔(501)和储电腔(502)、安装腔(501)的内壁固定安装的微型驱动电机(503)和微型驱动电机(503)主轴上固定套接T形组合盘(504)构成,所述T形组合盘(504)由圆盘(5041)和齿轮(5042)组成,所述储电腔(502)的内壁设置有可充电电池(505),所述按压套(5)的下端外表面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活动插接,所述按压套(5)的下端外表面开设有第一插接口(506),所述第一插接口(506)的一端内壁通过第一弹簧(507)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508),且第一限位块(508)的一端外表面与所述第一插接口(506)的内壁滑动插接,所述壳体(1)的上端内壁开设有第一卡接槽(509),所述第一限位块(508)的另一端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卡接槽(509)的内壁活动插接;
所述圆盘(5041)的一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5010),所述第一连接杆(5010)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铰接板(5011),所述安装腔(501)的内底壁开设有第一连通口(5012),所述铰接板(5011)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连通口(5012)的内壁活动套接,并通过第一连通口(5012)延伸至壳体(1)的内部;
所述安装腔(501)的一侧内壁开设有第一滑槽(5013),第一滑槽(5013)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微型液压缸(5014),所述微型液压缸(5014)的液压杆固定连接有连接板(5015),所述连接板(5015)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滑槽(5013)的内壁滑动插接,所述连接板(5015)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齿条(5016),所述微型液压缸(5014)通过连接板(5015)驱动齿条(5016)上下移动进而驱动T形组合盘(504)进行旋转,所述按压套(5)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关(5017)和第二开关(5018),所述第一开关(5017)和第二开关(5018)的电极分别与微型驱动电机(503)和微型液压缸(5014)的电极电性连接;
所述下料装置由第一下料壳(6)、第一下料壳(6)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的第二下料壳(61)、第一下料壳(6)、第二下料壳(61)内部活动插接的下料杆(62)和下料杆(62)下端固定连接的下料勺(63)构成,所述下料杆(62)的上端与套接口(52)的内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下料杆(62)的上端通过销轴与铰接板(5011)的下端活动铰接,所述第一下料壳(6)与第二下料壳(61)连接后的中部形成下料轨道(64),所述下料勺(63)的外表面与所述下料轨道(64)的内壁滑动插接,所述下料轨道(64)的内壁与所述锥形下料头(2)的内壁相互连通,所述第一下料壳(6)和第二下料壳(61)内部的下料轨道(64)的内侧壁开设有多个弹性槽(65),多个所述弹性槽(65)的内壁活动插接有限位板(66),所述限位板(66)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导向杆(67),所述弹性槽(65)的一侧内壁开设有贯穿口(68),所述贯穿口(68)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筒(69),所述导向杆(67)的一端外表面与所述限位筒(69)的内壁活动套接,所述导向杆(6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610),且第二弹簧(610)的自由端与限位筒(69)的一端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下料勺(63)与下料杆(62)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下料勺(6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接柱(611),所述下料勺(63)的内顶壁开设有限位槽(612),所述限位槽(612)的内顶壁开设有第二连通口(613),且第二连通口(613)的一端贯穿下料勺(63)并延伸至插接柱(611)的内壁,所述第二连通口(613)的内顶壁开设有活动槽(614),多个所述活动槽(614)以插接柱(611)的中心为中心点呈环形阵列分布,且活动槽(614)的内底壁开设有第二滑槽(615),多个所述活动槽(614)的内壁均滑动插接有卡接柱(616),且卡接柱(61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导向板(617),所述导向板(617)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滑槽(615)的内壁滑动插接,所述导向板(617)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618),且第三弹簧(618)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滑槽(615)的一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通口(613)的内壁活动插接有拉杆(619),所述拉杆(619)的上端通过拉绳分别与多个卡接柱(616)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拉杆(619)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盘(620),所述限位盘(620)的外表面与限位槽(612)的内壁活动套接,所述下料杆(62)的下端表面开设有安装口(621),所述安装口(621)的上端内壁开设有卡接口(622),所述插接柱(611)的外表面与安装口(621)的内壁活动套接,所述卡接柱(616)的外表面与所述卡接口(622)的内壁活动插接;
所述防护装置由第一防护壳(7)和第一防护壳(7)一侧活动卡接的第二防护壳(71)构成,所述第一防护壳(7)和第二防护壳(71)连接后形成圆柱形状,所述第一防护壳(7)和第二防护壳(71)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防护条(72),所述防护条(72)的内壁开设有储存腔(73),所述防护条(72)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吸附口(74),且与储存腔(73)的内壁相互连通,所述储存腔(73)的内壁设置有干燥层(75),且干燥层(75)的内部设置有面粉,所述吸附口(7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吸附层(76),且吸附层(76)的内部设置有木棉纤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一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一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977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