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泡绵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49656.9 | 申请日: | 202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03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丁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永迪泡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9/36 | 分类号: | C08J9/36;C08J9/14;C08G18/48;C08K3/08;C08L75/08 |
代理公司: | 广东荣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30 | 代理人: | 黎理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菌泡绵及其制备方法,配方包括:聚醚丙二醇、甲苯二异氰酸酯、整泡剂硅酮、锡催化剂辛酸亚锡、胺催化剂烷基胺、外发泡剂二氯甲烷和纳米抗菌粉,各组分的重量份数分别是:52‑55份的聚醚丙二醇、39‑40份的甲苯二异氰酸酯、0.8‑1份的整泡剂硅酮、0.1‑0.2份的锡催化剂辛酸亚锡、0.1‑0.15份的胺催化剂烷基胺、3.5‑4份的外发泡剂二氯甲烷和0.1‑0.2份的纳米抗菌粉;该发明,通过采用多种抗菌纳米物质为制备抗菌泡绵的配方,有利于提高该抗菌泡绵的抗菌效果,同时在后续制备的过程中,通过提拉抗菌泡绵片,然后将防水剂喷涂在提拉后的抗菌泡绵片上,增加了抗菌泡绵片上防水剂的含量,进而提高了该抗菌泡绵片的防水效果,满足了该抗菌泡绵片的防水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菌泡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抗菌泡绵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泡绵是塑料粒子发泡过的材料,简称泡绵。泡绵分为PU泡绵,防静电泡绵,导电泡绵,EPE,防静电EPE,CR,EVA,架桥PE,SBR,EPDM等。泡绵具有有弹性、重量轻、快速压敏固定、使用方便、弯曲自如、体积超薄、性能可靠等一系列特点,但现有的泡绵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一种抗菌泡绵,但现有的抗菌泡绵在选择配方原料的过程中,抗菌原材料单一,从而降低了泡绵的抗菌效果,同时现有的泡绵效果单一,无法满足防水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泡绵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菌泡绵,配方包括:聚醚丙二醇、甲苯二异氰酸酯、整泡剂硅酮、锡催化剂辛酸亚锡、胺催化剂烷基胺、外发泡剂二氯甲烷和纳米抗菌粉,各组分的重量份数分别是:52-55份的聚醚丙二醇、39-40份的甲苯二异氰酸酯、0.8-1份的整泡剂硅酮、0.1-0.2份的锡催化剂辛酸亚锡、0.1-0.15份的胺催化剂烷基胺、3.5-4份的外发泡剂二氯甲烷和0.1-0.2份的纳米抗菌粉。
优选的,所述纳米抗菌粉是由纳米银、纳米铜和纳米锌按照重量比1∶2∶1混合制备而成。
一种抗菌泡绵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备料;步骤二,称料;步骤三,混合;步骤四,搅拌;步骤五,发泡;步骤六,固化;步骤七,切片;步骤八,喷涂;
其中上述步骤一中,首先选取一定量的聚醚丙二醇、甲苯二异氰酸酯、整泡剂硅酮、锡催化剂辛酸亚锡、胺催化剂烷基胺、外发泡剂二氯甲烷和纳米抗菌粉备用,同时选取一定量的甲基含氢硅渍乳液、醋酸铝、尿素、环氧树脂、醋酸铵、石蜡、白明胶和硅油备用;
其中上述步骤二中,按照重量份数分别从步骤一中称取52-55份的聚醚丙二醇、39-40份的甲苯二异氰酸酯、0.8-1份的整泡剂硅酮、0.1-0.2份的锡催化剂辛酸亚锡、0.1-0.15份的胺催化剂烷基胺、3.5-4份的外发泡剂二氯甲烷和0.1-0.2份的纳米抗菌粉备用,且称取甲基含氢硅渍乳液、醋酸铝、尿素、环氧树脂、醋酸铵、石蜡、白明胶和硅油备用;
其中上述步骤三中,将步骤二中称取首先放置在醋酸铝放置在加热锅中进行加热处理,且在加热的过程中不断的搅拌醋酸铝,待加热时间达到后即可停止对醋酸铝进行加热,然后即可对醋酸铝进行自然冷却,然后将冷却后的醋酸铝倒入步骤二中称取的硅油中进行搅拌3min,随后再加入步骤二中称取的环氧树脂进行搅拌3min,最后加入步骤二中称取的甲基含氢硅渍乳液、尿素、醋酸铵、石蜡和白明胶以及适量的水进行搅拌10-20min得到防水剂备用;
其中上述步骤四中,将步骤二中称取的聚醚丙二醇倒入发泡机的搅拌橱中即可立即进行一次搅拌,且一次搅拌速率为900-1500r/min,并且在搅拌的过程中依次加入整泡剂硅酮、锡催化剂辛酸亚锡、胺催化剂烷基胺、烷基胺以及适当水,当混合均匀后即可将甲苯二异氰酸酯、外发泡剂二氯甲烷和纳米抗菌粉全部倒入在搅拌桶内进行二次搅拌得到混合物,且一次搅拌时间和二次搅拌时间共为1-2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永迪泡绵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永迪泡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96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易于喷涂的水性塑料漆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社区业务管理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