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毒株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49500.0 | 申请日: | 202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346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晨燕;侯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7/00 | 分类号: | C12N7/00;A61K39/215;A61P31/14;C12R1/93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11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鸡 传染性 支气管炎 病毒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毒株,其分类命名为:IBV‑CK/CH/FJ/202005,该毒株于2021年2月4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V202116,保藏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该毒株对鸡只具有较强的致病力,能应用于作为攻毒毒株,在鸡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株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IB)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的一种家禽呼吸道病。该病毒可感染各年龄段鸡群,包括蛋鸡和肉鸡,主要引起亚临床症状的呼吸系统疾病、气囊炎、肾脏和生殖道疾病,从而导致鸡群产蛋量下降和生长率降低,同时还可与其他病毒混感,给养禽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单股正链RNA病毒,由于其基因组RNA复制不连续性以及RNA聚合酶的不完全校对性,IBV易发生病毒变异和基因重组。中国在1982年首次报道鸡群中存在IBV,目前已从临床分离得到不同基因型的IBV毒株,包括GI-7,GI-16(Q1),GI-19(包括QX,A2和LX4),GI-22,GI-28,GVI以及新分离未定型毒株,临床主要表现为气囊炎、肾炎和生殖系统炎症等。不同基因型之间交叉保护率低。尽管现有较多的不同基因型的IBV疫苗在鸡场广泛使用,包括4/91疫苗、H120疫苗和QX疫苗等弱毒苗,但疫苗的大量使用使得IBV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免疫逃避、基因重组等,导致从已免疫的鸡群中分离到疫苗重组毒株,使得免疫预防日益困难和复杂化。
目前,国内主要流行的IBV基因型为GI-19(QX),鸡只感染该基因型毒株后临床可表现为气囊炎、肾炎和输卵管炎等,部分分离毒株可造成SPF鸡只在攻毒后出现死亡,具有很强的致病力。IBV GVI毒株在2007年首次被分离到,然而具有致病力的GVI毒株尚未见报道,由于缺少实时对该基因型流行情况的监测及致病力的正确认识,无法提供可靠、有效的防控手段,造成实际临床中无法评估鸡群感染GVI毒株后生产中所带来的损失,可能会对IB的防控造成不利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株致病力强、适用于在疫苗免疫攻毒保护中作为攻毒毒株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毒株。
一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毒株,所述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毒株,其分类命名为:IBV-CK/CH/FJ/202005,该毒株于2021年2月4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V202116,保藏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
上述的一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毒株,其
上述一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毒株在疫苗免疫攻毒保护中作为攻毒毒株的应用。
通过对福建省某鸡场疑似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鸡群采集气管、肺脏和肾脏混合后进行IBV的分离和鉴定,获得一株命名为IBV-CK/CH/FJ/202005的病毒株。扩增IBV-CK/CH/FJ/202005病毒株
上述的一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毒株,采用气囊炎评分方式(0-4分)对发病鸡只的胸气囊和副气囊进行临床症状评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未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95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羊毛醋青混纺纱线一浴法染色工艺
- 下一篇:一种奥拉帕利的制备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