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丙烯酸酯橡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热缩套管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49226.7 | 申请日: | 202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70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谢世平;田冠楠;李菁;罗荣坤;曾志安;刘晓播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园电子(东莞)有限公司;长园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33/08 | 分类号: | C08L33/08;C08L23/08;C08L31/04;C08L71/02;C08K5/17;C08K5/18;C08K7/26 |
代理公司: | 广东创兴方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32 | 代理人: | 曹志霞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丙烯酸酯 橡胶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套管 | ||
本发明适用于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丙烯酸酯橡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热缩套管,其中,所述丙烯酸酯橡胶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聚丙烯酸酯橡胶60‑85份、聚醋酸乙烯酯橡胶5‑20份、金属离子聚合树脂10‑20份、润滑剂1‑4份、防老剂1‑4份以及补强剂10‑30份;本发明引入聚丙烯酸酯橡胶材料作为基材,以聚醋酸乙烯酯橡胶和金属离子聚合树脂对其进行功能改性,所得到的丙烯酸酯橡胶材料具有优异的耐油性、耐高/低温性能以及柔软性能,且成本低廉;另外,本发明以金属离子聚合树脂作为热收缩骨架,可致使经受热扩张后骤冷却后定型,存在内聚的收缩内应力而实现热收缩性能,可进一步丰富热缩套管的应用种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丙烯酸酯橡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热缩套管。
背景技术
随着热缩技术的发展,在船舶、机车、航空等领域应用的热缩材料主要为 传统聚烯烃类(PE、EVA)、氟材料类两大类,其中,聚烯烃类热缩材料尤其 PE、EVA材料的耐油性、耐高温性能等不具备优势;尽管氟材料类热缩材料(如 FKM、PVDF材料)耐油、耐溶剂、耐高温性能出色,但是其价格昂贵,耐低 温、材质柔顺性差等缺点极大限制了其应用的广泛性;而泰科DR-25系列聚醚 嵌段聚酯类热缩套管,尽管耐油性、柔顺性优异,但是聚酯基团存在易水解的 缺陷及价格高等因素也限制了应用的广泛性。
由此可见,现有的热缩材料普遍存在耐油性能、耐高/低温性能以及柔软性 能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丙烯酸酯橡胶材料,旨在解决现有的热 缩材料普遍存在耐油性能、耐高/低温性能以及柔软性能差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丙烯酸酯橡胶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 的原料:
聚丙烯酸酯橡胶60-85份、聚醋酸乙烯酯橡胶5-20份、金属离子聚合树脂10-20份、润滑剂1-4份、防老剂1-4份以及补强剂10-30份。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一种丙烯酸酯橡胶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按照所述的丙烯酸酯橡胶材料的配方称取各原料,备用;
将聚丙烯酸酯橡胶、聚醋酸乙烯酯橡胶、金属离子聚合树脂、润滑剂、防 老剂以及补强剂投入到密炼机中进行加压混炼处理,得混炼胶;
将所述混炼胶置于140-180℃的温度条件下经挤出机挤出、造粒处理,即得。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一种热缩套管,所述热缩套管由所述的丙烯 酸酯橡胶材料制备而成。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引入聚丙烯酸酯橡胶材料作为基材,以聚醋酸乙烯酯橡 胶和金属离子聚合树脂对其进行功能改性,所得到的丙烯酸酯橡胶材料具有优 异的耐油性、耐高/低温性能以及柔软性能,且成本低廉;另外,本发明以金属 离子聚合树脂作为热收缩骨架,可致使经受热扩张后骤冷却后定型,存在内聚 的收缩内应力而实现热收缩性能,完全满足IEC60684-3-271、AS23053/16、 GJB7274标准的要求,可广泛应用于船舶、机车、航空等领域,进一步丰富了 热缩套管的应用种类。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 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 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为了解决现有的热缩材料普遍存在耐油性能、耐高/低温性能 以及柔软性能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丙烯酸酯橡胶材料,通过引入聚丙烯酸酯 橡胶材料作为基材,以聚醋酸乙烯酯橡胶和金属离子聚合树脂对其进行功能改 性,所得到的丙烯酸酯橡胶材料,充分利用丙烯酸酯基团的强极性,赋予其良 好的耐油性,同时聚醋酸乙烯酯橡胶赋予其与填料良好的相容性,结合金属离 子聚合树脂作为热缩骨架带来的良好热收缩性能,可有效弥补了传统聚烯烃、 氟材料、聚醚嵌段聚酯弹性体材料性能的一些缺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园电子(东莞)有限公司;长园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园电子(东莞)有限公司;长园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92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牛顿迭代法的配电网真有效值快速计算方法
- 下一篇:防漏电线缆管(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