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定向耦合结构的硅基光波导滤模器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49167.3 | 申请日: | 2021-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61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希斌;杨凯迪;林柏竹;孙士杰;谷岳;余启东;张大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6/12 | 分类号: | G02B6/12;G02B6/136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刘世纯;王恩远 |
地址: |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定向 耦合 结构 硅基光 波导 滤模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基于定向耦合结构的硅基光波导滤模器,其特征在于:由硅衬底,二氧化硅上、下包层,位于上、下包层间的两个结构参数相同的硅芯层输入波导Core1和输出波导Core2组成;输入波导Core1和输出波导Core2为少模波导,可以同时传输E11、E21、E31三种模式;输入波导Core1和输出波导Core2均是截面为矩形的直波导结构;输入波导Core1和输出波导Core2在其各自的输入和输出端具有S型弯曲,且Core1在尾端收窄;输入波导Core1和输出波导Core2的高度均为220 nm,宽度均为1.42 μm;当波导间距为180 nm和170 nm,耦合长度分别为102 μm和94 μm时,实现输入E11、E21、E31模式,输出E21和E31模式,滤掉E11模式;当波导间距为180 nm和170 nm,耦合长度分别为126 μm和116 μm时,实现输入E11、E21、E31模式,输出E21模式,滤掉E11和E31模式;二氧化硅上、下包层的折射率为1.445,硅芯层的折射率为3.455。
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定向耦合结构的硅基光波导滤模器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1)清洗SOI片:将顶层Si厚度为220 nm的SOI片用丙醇清洗10~20分钟,再用甲醇、异丙醇和去离子水分别超声清洗8~15分钟,氮气吹干后在130~180 ℃下烘干SOI片表面水汽;
2)匀胶:在步骤1) 烘干的SOI片表面旋涂PMMA光刻胶,旋涂的转速为2000~3000 rpm,旋涂时间为50~70 秒;
3)前烘:将步骤2)旋涂PMMA光刻胶的SOI片进行前烘,前烘温度为170~190℃,前烘时间为8~15分钟;
4)电子束光刻:将步骤3)前烘完的SOI片进行电子束光刻,从而在PMMA光刻胶上得到与输入波导Core1和输出波导Core2结构一致的光刻胶图案,光刻完成后将SOI片取出;
5)显影:将步骤4)光刻完成的SOI片在室温下放入MIBK和IPA的混合溶液中显影30~40秒,MIBK和IPA的摩尔用量比例为1:3,然后在IPA溶液中定影40~60秒,未被电子束光刻的PMMA光刻胶被去除,然后在50~70℃下热烘3~6分钟,在85~95℃下热烘8~15分钟;
6)刻蚀:使用ICP刻蚀机对步骤5) 热烘后的SOI片进行刻蚀,在与输入波导Core1和输出波导Core2结构一致的光刻胶图案的掩膜作用下,除输入波导Core1和输出波导Core2结构之外的硅芯层会被刻蚀,控制刻蚀时间,使刻蚀的深度为220 nm,刻蚀气体为SF6和C4F8;
7)洗去残胶:将步骤6) ICP刻蚀后的SOI片用丙酮、甲醇、异丙醇和去离子水分别进行超声清洗8~15分钟,从而除去波导表面残留的PMMA光刻胶;
8)生长二氧化硅:将步骤7)除去残留PMMA光刻的SOI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生长一层厚度为0.5~1.5μm的二氧化硅上包层,从而得到基于定向耦合结构的硅基光波导滤模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916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