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温湿度智能监测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48768.2 | 申请日: | 202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55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丁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曙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G08C17/02;G16Y20/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华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8 | 代理人: | 李超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温湿度 智能 监测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温湿度智能监测方法及装置,包括:对多个位置处的温度和湿度进行监测,分别得到多个位置处当前时刻的第一温湿度数据;将第一温湿度数据分别按照第一通讯方式发送;接收通过第一通讯方式发送的第一温湿度数据,判断第一温湿度数据的数量与预设温湿度数量是否相同;若相同,则对多个第一温湿度数据进行打包处理,按照第二通讯方式将打包后的第一温湿度数据发送。本发明能够在对各个位置的温湿度数据采集后,分成两次数据传输,第一次通过近距离通讯方式传输对所有的温湿度数据进行采集,第二次通过远距离通讯方式传输将所有的温湿度数据统一发送至服务器进行处理,降低了服务器的接收、处理负荷,保障服务器有效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温湿度智能监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温湿度监测系统是为了维护仓储商品的质量完好,创造适宜于商品储存的环境,当库内温湿度适宜商品储存时,就要设法防止库外气候对库内的不利影响;当监控到库内温湿度不适宜商品储存时,就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调节库内的温湿度。因此,建立实时的温湿度监控系统,保存完整的历史温度数据都已经进入了行业规范。
由于当前物流中心较多,仓储需求较大,且不同物品的仓储需要不同的仓储温度、湿度,所以需要的温湿度监测单元就会较多,在多个温湿度监测单元分别采集各个位置处的温度、湿度后,会通过通讯模块进行传输,传统的传输方式都是在温湿度监测单元得到目标区域的温湿度监测数据后直接远程发送至服务器等装置,该种方式适用于目标区域较少的使用场景之下,在目标区域较多时,服务器如果分别同时接受多个目标区域发送的温湿度监测数据,会使服务器依次对数据进行识别、处理,持续处于高并发的状态,使得服务器负荷较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温湿度智能监测方法及装置,能够在对各个位置、区域的温湿度数据采集的过程中,分成两次数据传输,第一次通过近距离通讯方式传输对所有的温湿度数据进行采集,第二次通过远距离通讯方式传输将所有的温湿度数据统一发送至服务器进行处理,降低了服务器的接收、处理负荷,保障服务器有效运行。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温湿度智能监测方法,包括:
对多个位置处的温度和湿度进行监测,分别得到多个位置处当前时刻的第一温湿度数据,其中每个位置处具有与其对应的一个温湿度数据;
将所述多个第一温湿度数据分别按照第一通讯方式发送,所述第一通讯方式为近距离通讯方式;
接收通过第一通讯方式发送的第一温湿度数据,判断当前时刻通过第一通讯方式接收到的第一温湿度数据的数量是否与预设温湿度数量相同;
若相同,则对多个所述第一温湿度数据进行打包处理,按照第二通讯方式将打包后的第一温湿度数据发送,所述第二通讯方式为远距离通讯方式。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通讯方式接收到的第一温湿度数据数量大于预设温湿度数量时;
基于第二通讯方式发送错误信息。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通讯方式接收到的第一温湿度数据数量小于预设温湿度数量时;
获取当前时刻所有监测的第一温湿度数据,其中每个位置处的温湿度数据具有与其对应的位置信息;
将当前时刻监测的第一温湿度数据所对应的位置信息与预先设置的位置信息比对,确定预先设置的位置信息中没有温湿度数据的出错位置信息;
将所述出错位置信息输入至预先训练的温湿度预测模型中,得到其当前时刻预测的第二温湿度数据;
将当前时刻监测的第一温湿度数据与当前时刻预测的第二温湿度数据相加后与预设温湿度数量比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曙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曙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87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