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力可移动负荷识别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548655.2 | 申请日: | 2021-05-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940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 发明(设计)人: | 罗耀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易司拓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源古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0 | 代理人: | 郑宜梅 |
| 地址: | 210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 移动 负荷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可移动负荷识别方法,包括:将获取的数据进行清洗与补齐;清洗后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构建日期、24小时时间、幅度三维向量矩阵R(M,T,P);其中M为负荷曲线的天数;T为数据对应的24小时的时间,P代表幅度;对用电设备日负荷曲线三维向量按日进行聚类分析计算,计算得到N个分类;把每个分类的聚类中心作为用电设备的典型特征曲线;将M天中每天实际的负荷曲线与其对应的典型特征曲线作对比;如果存在M天中每天实际的负荷曲线对比其对应的典型特征曲线在曲线上发生突变,则判断该识别对象为可移动负荷;对其他负荷或用电设备的识别。本发明能够实现在非入侵式场景下实时、准确地识别可移动负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需求侧可移动负荷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力可移动负荷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运行时应一直处于发电(电力供给)和用电(电力需求)的动态平衡中,为了确保这个平衡,一方面是供给侧调节发电的出力,另一方面是需求侧调节用电负荷。为了实现用电负荷的调节,由此产生了电力需求响应、实时电价市场交易、虚拟电厂、电力辅助市场、能源区域综合调度等市场政策或产品。
以电力需求响应(Demand Response)为例,其通过调控电价或是其他财务奖励,鼓励用户减少或是转移用电高峰期的用电量。对于供电方,需求相应的实施可以减小用电高峰期的负荷压力并有效地平衡电力系统中的供求关系。而对于用户,参与需求响应一般能够减少电费开销。
需求响应模型中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有多少用电量是可以减少或转移的。我们假设用电曲线中存在的突变点反映了该用户使用了大型用电器。尽管一些大型用电设备的使用时间很难转移,如生活做饭用的电炉、大型灯具,工业流水线的机床、焊接机器,商业大楼灯光等,但仍有一大部分的使用时间是可以转移的,如洗衣机、烧水器、洗碗机,工业的空压机、非工空调等。我们希望通过用电曲线,找到这些大型用电器,从而对该用户用电高峰期可转移的用电量进行估计。对用电高峰期可转移电量进行估计之后,就可以更合理的制定需求响应政策。
因而,不难看出,在类似的需求响应政策中,对用户大型用电器用量的估计,就成为了计算用电高峰期系统中可转移用电量的关键。对用户大型用电器用量的估计离不开电力可移动负荷的识别。电力负荷数据能够使电力用户更为详细的了解其不同时段各类用电设备的电能消耗,可移动负荷的识别并根据具体的需求制定合理的节能计划,通过调整用电设备的使用,能够降低电能消耗,减少电费开支,同时还助于电力公司更为真实的了解电力系统的负荷组成,规范负荷用电,合理安排各类负荷的使用时间,提高电网利用效率,减少电力系统投资,降低系统的运行网损。
发明内容
1.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可移动负荷识别方法,根据用电设备历史用电负荷曲线,识别设备使用时间是否可以转移,以及评估可以转移的用电量。为开展电力需求响应、电力市场交易、虚拟电厂、电力辅助市场、能源区域综合调度提供支撑。
2.技术方案:
一种电力可移动负荷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数据采集与获取;获取电力自动化监测系统所记录的用电设备历史运行数据;历史运行数据包括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电流、电压、功率因数和用电量数据;数据的记录间隔为分钟级别,包括1-60分钟之间;历史运行数据的时间跨度为可观测到负荷重复变化的周期的K倍,K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电力自动化监测系统包括SCADA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耗监测系统、配电监控系统;根据负荷识别需要将预设的多个用电设备的负荷进行矢量叠加,合成为一个组合对象;所述组合对象的可移动负荷识别方法为一台用电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易司拓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易司拓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86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三维的列车螺栓松动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分辨率光栅立体显示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