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弱爆炸冲击波在头盔内叠加效应的头盔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48547.5 | 申请日: | 2021-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24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发明(设计)人: | 柳占立;杨丰源;栗志杰;庄茁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F41H1/04 | 分类号: | F41H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苏培华 |
地址: | 10008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弱 爆炸 冲击波 头盔 叠加 效应 | ||
1.一种减弱爆炸冲击波在头盔内叠加效应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盔包括:盔壳系统,垫块系统,固定栓系统;其中,所述盔壳系统包括:前盔壳,中盔壳以及后盔壳;
所述垫块系统固定于所述盔壳系统内,用于将所述头盔固定于被防护人员的头部;
所述中盔壳与所述前盔壳、所述后盔壳之间,通过所述固定栓系统固定连接;
所述前盔壳与所述后盔壳的顶部之间留有预设间距的第一间隙;
所述中盔壳位于所述第一间隙下方预设距离处,使得所述中盔壳与所述前盔壳、所述后盔壳在空间上、下位置间形成第二间隙,且所述中盔壳的宽度大于所述预设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盔壳为具有弧度的、宽度可调的宽条型长方体;
所述中盔壳位于所述被防护人员头部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盔壳与所述后盔壳前后对称分布,分别位于被防护人员头部的前部和后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系统包括:五块垫块;
所述五块垫块中四块大小和形状均相同,其余一块固定于所述中盔壳内壁的顶部,与所述中盔壳的形状相同,且宽度、长度小于所述中盔壳的宽度、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块大小和形状均相同的垫块分别固定于所述前盔壳、所述后盔壳内壁的下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五块垫块的厚度均可调,以使得所述头盔固定于被防护人员的头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栓系统包括:六个固定栓;
所述六个固定栓中的三个固定栓,分别在所述前盔壳和所述中盔壳的两侧位置,以及顶部位置使两者固定连接;
所述六个固定栓中的另外三个固定栓,分别在所述后盔壳和所述中盔壳的两侧,以及顶部位置使两者固定连接;
所述六个固定栓为可调距离的固定栓,以使得所述前盔壳与所述中盔壳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后盔壳与所述中盔壳之间的距离均可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间隙的大小通过以下方式调节:
调整所述中盔壳的宽度;
当所述中盔壳的宽度变大时,所述第二间隙变小;
当所述中盔壳的宽度变小时,所述第二间隙变大;
或者,
调整所述六个固定栓,以使得所述前盔壳与所述中盔壳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后盔壳与所述中盔壳之间的距离变化;
当所述前盔壳与所述中盔壳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后盔壳与所述中盔壳之间的距离变小时,所述第二间隙变小;
当所述前盔壳与所述中盔壳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后盔壳与所述中盔壳之间的距离变大时,所述第二间隙变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间隙的大小符合预设条件,所述预设条件为所述第二间隙的大小满足爆炸物不能通过所述第二间隙进入所述头盔内部的条件;
增大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以提高所述头盔减弱所述爆炸冲击波在所述头盔内的叠加效应的性能。
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在被防护人员正常佩戴头盔时,增大所述被防护人员的头部顶部与外界的空气流通,提高所述被防护人员的佩戴舒适性。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盔佩戴于所述头部时,所述头盔减弱所述爆炸冲击波在所述头盔内的叠加效应的原理为:
所述爆炸冲击波通过所述头盔边缘与所述头部之间的间隙进入所述头盔内部,在所述头盔内部和所述头部之间的间隙内反射叠加,经过反射叠加的所述爆炸冲击波向所述被防护人员头部的顶部位置汇聚,汇聚后的所述爆炸冲击波中的部分冲击波通过所述第二间隙和所述第一间隙传播至所述头盔外部,以减弱所述爆炸冲击波在所述头盔内的叠加效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854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倍率拍摄方法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玻璃制品生产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