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稻田节水节肥智能调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48429.4 | 申请日: | 2021-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289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乔亚;葛坤;施六林;周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迪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C23/00 | 分类号: | A01C23/00;A01C23/04;A01G25/02;A01G25/16 |
代理公司: | 浙江专橙律师事务所 33313 | 代理人: | 朱孔妙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稻田 节水 智能 调控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稻田节水节肥智能调控装置,属于稻田节水节肥领域,一种稻田节水节肥智能调控装置,包括云端、通信单元、监测单元和执行单元,云端包括数据库、决策单元以及显控单元;监测单元用于获取稻田数据,并实时的将获取到的数据传输到后台服务端;它通过决策单元接收管理人员的远程/本地指令,判断指令的类型后将采集参数指令发送给监测单元,以实现信息采集功能,并将采集到的参数转发给显控单元,以供管理人员查看或提供决策辅助方案;或者决策单元将灌溉和施肥指令发送给执行单元,依据管理人员的控制指令控制水闸设备自动灌溉、随水施肥;从而实现提水、输水、灌水、排水、给肥、水肥混合一体化联网的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稻田节水节肥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稻田节水节肥智能调控装置。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全国各地很多地区都种植有水稻,同时我国也是一个淡水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的1/4,在水稻种植中需用到大量的水,因此贫乏的水资源与水稻种植之间存在一定冲突性。
目前市场上,许多人在种植水稻时,用水用肥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不仅会浪费大量的水资源及肥料,而且还导致水稻产量不高,不能做到科学种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稻田节水节肥智能调控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稻田节水节肥智能调控装置,包括云端、通信单元、监测单元和执行单元,所述云端包括数据库、决策单元以及显控单元;监测单元用于获取稻田数据,并实时的将获取到的数据传输到后台服务端;执行单元响应决策单元自动生成的或转发的指令,对施肥灌溉的肥料进行搅拌处理,同时控制施肥;数据库、显控单元以及决策单元两两间通过通信单元实现通信;显控单元接收管理人员输入的控制指令,通过通信单元发送给决策单元,同时接受信息,通过文字、图像、视频的方式为管理人员呈现;决策单元是核心单元,通过通信单元连接监测单元和执行单元,决策单元接收管理人员的远程/本地指令,判断指令的类型后将采集参数指令发送给监测单元,以实现信息采集功能,并将采集到的参数转发给显控单元,以供管理人员查看或提供决策辅助方案;或者决策单元将灌溉和施肥指令发送给执行单元,依据指令控制水闸设备自动灌溉、随水施肥;数据库为决策单元做外部的支持。
进一步的,所述稻田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渠和排水渠;进水渠在农田需水时由提水泵从蓄水池中提水灌溉;排水渠在农田排水时收集多余水排放至蓄水池中;所述执行单元包括智能水闸和施肥装置;所述智能水闸包括分别设置在进水渠和排水渠的田埂上、数量不止一个的进水闸和排水闸,以及在两相邻稻田连接位置设置的分田水闸。
进一步的,所述施肥装置包括肥料桶壳、输气机构、管道本体、连接机构和混动板;所述输气机构安装在肥料桶壳外侧,其两侧壁分别接入管道本体两端;所述管道本体贯穿肥料桶壳两相对侧壁;管道本体上设有弹性部,所述弹性部位于肥料桶壳的内侧并通过连接机构与混动板固定;所述混动板与肥料桶壳的内底壁连接;当所述输气机构向管道本体输气时,弹性部形变通过连接机构拉动混动板活动,对肥料桶壳底部搅动。
进一步的,所述肥料桶壳包括分别设置在其上端和下端的加料口和施肥口,所述施肥口内侧安装有电磁阀。
进一步的,所述输气机构包括输气通道、出气通道、变速风扇、位于管道本体与输气通道连接处的第一单向阀以及与出气通道连接处的第二单向阀,输气通道与第一输气硬管相通,出气通道与第二输气硬管相通,所述第一单向阀只能沿着远离输气通道的方向出风,所述第二单向阀只能沿着靠近出气通道处进风;所述变速风扇的中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出气通道的内侧壁上,且变速风扇位于靠近第二单向阀处,使得第二单向阀进风推动变速风扇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迪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迪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84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沉沙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主从架构的OTA差分升级方法及系统